锅里再重新添一碗水,把过完凉水的猪板油放进去,他这是准备用水熬油。
用水熬出来的猪油,是最白、最香的。
大火烧开后,王孟德迅的把炉门关上,就留了一点点的缝隙。
接下来就是小火慢熬了。
渐渐的,锅里的油就多了起来,在此期间,他不停的用勺子推动,防止糊锅。
等到锅里的油渣炼到金黄的时候,王孟德又把提前准备好的葱姜下了进去,炸至金黄后,才用漏勺把油渣捞出来放到一旁的大瓷碗里。
王援朝和王卫国早就按耐不住了,不顾还在冒着热气就要伸手去抓。
“别动,烫着你们,我给你们拿个碗装一点。”王浩在一旁忙抓住他俩的手道。
拿了两个碗,每个碗里装了几块油渣,又捏了一点盐洒在上边。
另一边,王孟德把两个装猪油的陶罐子放到洗干净的脸盆里,然后每个罐子里放入二三十粒的黄豆、几颗八角和花椒,还有一勺盐。
加这些东西,主要是为了去腥增香以外,还能起到防腐的作用,可以延长猪油的保质期。
至于为什么要把陶瓷罐子放在脸盆里,也是怕油温太高,把陶罐子烫破了。
前几年,阎埠贵家,就是不小心,把炼好的油刚倒进陶瓷罐子里,“啪”的一声,七八个锔钉锔住的瓷罐受热后,又从锔住的地方崩开了,猪油全部流到了地上。
三大妈当时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失声痛哭起来:“妈呀!这一年,我们吃啥呀!”
那年春节,老阎家几口人,就没有一个人脸上露出过笑容,每次提起这个事情,阎埠贵都后悔的直拍大腿。
王孟德小心的把熬出来的五斤多猪油,分别倒进了两个陶瓷罐子里。
猪油渣也收到了橱柜里,明天蒸好馒头,把油渣往里一夹,那味道,想想就要流口水。
随着熬完猪油,又蒸了一天的馒头,京城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腊月二十八这天,王孟德在窗户上贴上了窗花,这些窗花,都是冉小梅和何胜男两个人剪出来的。
这一天,阎埠贵也搬了一个小桌子来到中院,准备给院里的人家写春联。
谁家想要他帮忙写春联,除了带上红纸之外,多少都会抓一把花生或者瓜子给他当润笔费。
当然,院里也不是都去找他写,王孟德和贾东旭都是在家里自己写。
写了四幅春联,又写了几个福字,等雨儿胡同和家里的门上都贴上春联之后,正好贾东旭也拿着一幅春联从家里走了出来。
等他贴好后,易中海走了过去,嘴里夸赞道:“东旭的字写得真不错。”
王孟德站在不远处,瞥了一眼贾家大门上的春联,当看到有一个字的一捺该长的却没有写长之后,他心里就是一动。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呀。
通常有这种写字习惯的人,年纪轻轻命里就会有一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