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是吧?王紫是吧?!很好,他记住了。作者有话要说:被抓去听了n天的讲座,卑微爬回_(:3」∠)_损友y大旧校舍自被鉴定为危楼,从教职工住房退化成临时办公处,至今已有两三年弃置不用。工程改造的警戒线松松垮垮四面围着,承包商随学校人事调动异变了几次,工程也就无限期耽搁下去。冬至日的前一天傍晚,残阳于旧校道东西铺陈,如一条蜿蜒展开的血河。危楼之上,天台边沿仅有三十公分不到的空间。一个人静静坐在那里,双脚悬空,两臂张开,轻轻搭在生满铁锈的栏杆上。头顶彤云朱天,足下寥寥人迹。他张着空茫的双目,不俯不仰,只是平视着那道晕渍在钢筋森林尽头的地平线。人死之前,生平往事会如走马灯一样在眼前浮现。可一路上,陈澍头脑里唯有一片空白。往事里埋了太多血淋淋的东西,即使此刻他都不太愿意去回想。只是在瞥见汽车仪表盘上血红色的日期时,凝滞的思绪才开始运转。他对驾驶座上的王德馨说出了见面后的第一句话:“今天是黎珂的生日?”王德馨平静地给出肯定的答案。整整二十年了。如果当年再心狠手辣一点,对黎曼怀孕的妻子斩草除根,何至于被他的女儿逼入今日的境地。反正都已做了那么多泯灭良心的恶事,哪里还差这一件。那时……他究竟怎么想的呢?陈澍伸指在眉心揉揉,笑了笑:“去y大旧校舍吧。那是我和黎曼初次见面,也是回国之后重逢的地方,在那里结束我会觉得舒服一些。”他摘下了眼镜。没了遮挡,陈澍眉目间竟还残留着几分年轻时的样子。只是重度近视的双眼离开厚厚的镜片,顿时被夺走清晰的视线,视野里一片模糊。王德馨没有说什么,接下来的路途在沉默中结束。陈澍搭着扶手一步步登上昏暗狭小的阶梯,扶手上满是积灰,触感是一种令人背脊发毛的粗糙。他睁着视线对准虚空,过去的回忆却冷冷灌入脑海。那年,他在这个还是水房的拐角第一次见到了提着粉红色牡丹花热壶的黎曼。少年的五官钝感,换作他人必定显得憨厚,但他神色里却带着显而易见的孤僻,淡色的嘴唇在见到陌生人时微微用力抿起,两眼在他身上快速一扫便直视前方,不轻不重吐出两个字:“借过。”带着异地口音的普通话,一听就是从广东人定义的“北方”来的。陈澍提着行李挪开一小步。那少年很快与他擦身而过,走路时瘦削的脊背略显怪异地僵直着,脖子习惯性向前突出一个角度。性格古怪,不好相处。这是陈澍对黎曼的第一印象。陈澍来自潮汕一个封闭性极强的村镇。出生,成长,婚配,生育,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囿在故土完成。陈澍考上省内最高学府y大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久疏联系的亲戚纷纷致电来攀关系。那年他也曾意气风发。他没听父母市侩而实用的劝告,一意孤行选择要读艰涩的理论数学。这选择作为他学术方面出众能力的象征,在周围人们眼中又添一层吹捧的资本。他出发的火车站围满了前呼后拥的亲朋好友。从某种程度上说,陈澍和黎曼倒很相似,只不过黎曼把孤僻明明白白写在脸上,陈澍则用和气掩饰语笑间高人一等的傲意。学生时代,他全部的优越感都来自名列前茅的分数和教授导员的器重。为了保持自己在系里的中心地位,陈澍更加把生活用自习安排得满满当当。与此同时,他也在暗中悄悄关注与他学力相当甚至略胜一筹的对手们。刚入学时,第一梯队间的差距并不大。但随着课业难度逐渐升高,掉队挂科的人越来越多,直到陈澍都感到力不从心。不知从何时起,那个独来独往的室友黎曼便占据了他的视野。有些天赋是终其一生的勤勉都无法弥补的。因此,与天才生于同一时代便成了庸人最大的不幸。黎曼就是那个天才。而非常不幸地,陈澍不得不承认自己也不过是数量众多的庸人之一。那是一门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后。陈澍为争取保研机会,选择在假期留校参加课题,当然,顺便也可以在教授们面前刷脸。他带着凭记忆复写的考试中压轴证明题面,来到出题人办公室提问。他知道自己必须借机给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意外地,他见到了黎曼。在他愣忡之际,少年已一眼瞟到他手里的题面,拿起他的答卷对他破天荒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