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父母呢?还有你其他的亲人……”
阿树重新抬头看她,唇角弯了弯,似乎想要重新挤出一个笑容来,却没成功,眼泪像是珠帘断线般从颊侧簌簌滑落。
小昭的眼睛也红了,她收了剑,用没有打湿的袖口为她擦掉了眼泪。
“好阿树,不哭了,”她回忆着韩仪哄自己的语气,温声道,“那你就跟着我,好不好?你要活下去,我……也要活下去。我们都没有亲人了,就一起做个伴,我会保护你的。”
阿树怔然看着她,忽然直起身来,朝她行了一个大礼,小昭拉她起来,她不肯动,伏在地面上抽噎大哭。
小昭轻轻拍着她的背,仰头看天。
日光正盛,天地澄明。
*
于是,在经历了东苑里不见天日的一年零两个月、韩氏后园中如梦似幻的两年零一个春天之后,小昭再次成为了流浪的乞儿。
这回,她还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妹妹。
她本想带着阿树离开洛阳,可韩仪曾对她说过,自扶风王引胡兵南下后,洛阳以西尽是流窜的胡匪,又兼大旱之后久未消散的瘟疫,十室九空,白骨遍野。
而顺着洛水继续东行,要翻越重峦叠嶂,度过险峻的虎牢关。这一路危机重重,虽说她未来必定要顺水东行、不负韩仪“去会稽”的嘱托,但如今只靠她们两个未长成的、一无所有的女郎,必不能成行。
思前想后,小昭还是带着阿树回到了洛阳城外,她和络姑曾经落脚的地方。
韩氏一朝覆灭,但洛阳依旧是世人眼中“安稳”的洛阳,不缺粮米、金玉满城。每日仍有无数的流民从四面八方涌来,成为外城草棚中衣衫褴褛的一员,等待终将到来的死亡,或万里挑一的机遇——就如同她当年懵懂地被韩仪带走一般。
小昭如今很有一些流浪的心得体会,譬如知道要寻利器绞了阿树的头发、用泥巴涂抹面容,尽量含糊性别;譬如怎么到野外寻草籽、挖树皮,怎么抢到最大的饼子;譬如不要相信自己以外任何一个人的话。
她将韩仪留下的玉佩藏在贴近心脏的位置,短剑置于袖中,凭借着阿母与韩仪言传身教的狡黠聪慧、阿父与韩氏府兵教授的刀剑功夫,带着阿树好好地在乞儿堆里活了下来,甚至因为能打架、会护食、脑袋灵光,救下过好几个被欺凌的孤儿。
不过两三个月,她的名声便渐渐传扬开来,连大人都不敢轻易来惹这个打架凶狠的孩子。
与她年纪差不多的一群乞儿为她取了个外号。
“前朝有皇帝封自己做‘无上将军’,阿姊庇护众人,便封作‘无居’将军罢。”
小昭初听这个外号不免失笑,怔然间想起昔时与韩仪同读扬雄的《逐贫赋》,读“邻垣乞儿,终贫且窭”。
没想到时移世易,她自己也成为了墙外之人。
市井流浪久了,消息便灵通。从前韩仪说过的那些令她似懂非懂的朝局,也变得逐渐清晰。
冯凭初入洛阳时,还会装模作样地赈济流民,如今再无忌惮,行事愈发嚣张跋扈。他不仅大批屠杀朝中心存异望的官员,还在东苑原址上修建了一座更加奢华的别馆,供自己游玩取乐。
赈济之事不复,士兵离去,草棚便被流民中最为高大强壮的男子强占,老弱妇孺则被赶出四下流落。
小昭心知不能以寡敌众,带着几个交好的乞儿来到了建春门外。
建春门外临近阳渠,漕运发达,人力众多,又有洛阳小市,就算找不到地方做活,偷捡些闭市后的残余也能勉强生存。
东墙三里以内多为官员住宅,巡守者日夜探查,驱逐乞儿。小昭和同伴们最后在殖货里最东侧寻到了一处只剩断壁的民居,民居离最近的人家也有一射之地,应该不会被邻里赶走。
此处虽是残垣破顶,但时在春夏之交,不必取暖,尚可栖身。
在破败房舍中过的第一夜,众人都睡不着,聚在一起说话。
“不知这家的主人去了何处,殖货里人头攒动,独留此处残损……好似还有火焚痕迹?”
“想必是出事了罢,我家当初被烧后,也是这般情态。”
房中难得沉默。
小昭亦思及往事,不禁黯然,阿树察觉到她的伤怀,拉了拉她的袖子。
“我没事,”小昭很快回过神来,摸摸她的头,“还不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