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陡然驾崩,从治丧到发引下葬,这过程往往长达五个月到半年。
这么长的时间,要是让这些拥有客观数量亲兵甚至藩军的皇家成员自由在皇城走动,暗中谋求皇位的几大势力不得串门串疯了?
为了防止私下结党,这些远道而来的皇亲国戚,算是来皇宫里坐五个月的牢。
他们的食宿条件还不如邓姣,名义上都要斋戒。
像是先帝叔伯带来的家眷,就没人敢要求皇宫里的侍从给他们开小灶,万一被仇家当把柄告上去就完蛋了。
唯一过得舒服点的,也就只有玉台殿了,因为那是燕王的临时住所。
皇帝驾崩前,燕王已经手握兵权,但这并非皇帝的纵容。
宫里年长的太监嬷嬷都心知肚明——这对皇家亲兄弟关系一直很复杂。
当年太后还是贵妃,到了三十二岁才生下第二个儿子。
也就是说,陆骋出生的时候,贵妃的长子陆驰已经十四岁。
兄弟俩本来就玩不到一起。
贵妃年轻的时候是名动四海的美人,也有过三五年宠冠后宫的日子。
当时因为皇后没有儿子,贵妃的长子陆驰就有成为储君的机会。
那时候,风声确实很大,宫里宫外对待陆驰,默认他是储君。
但是皇帝的宠幸有期限,贵妃逐渐失宠后,陆驰的待遇也随之一落千丈。
后来因为贵妃的亲哥哥在边疆一次战役中出现重大失误,贵妃受到牵连,几乎处在被褫夺封号打入冷宫的绝境。
这个时候,贵妃把自己不到四岁的小儿子陆骋主动过继给当时的皇后。
储君的预备头衔,也就从陆驰的脑袋上,无缝转移给幼弟陆骋。
拥有过再失去的滋味,不好受。
贵妃为了保住地位,要求陆驰要好好巴结弟弟陆骋,必须把亲兄弟的感情延续下去。
身为兄长,让他去巴结幼弟,对于失去储君之位的陆驰,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对弟弟原本就不深厚的感情,直接转换为恨意。
他弟弟陆骋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他那时候才四岁,对皇位没有兴致,属于对生母需求远大于权力的年纪。
所以在陆骋眼里,就是他的妈妈留下他哥哥,只把他给送人了。
贵妃当初这步臭棋,导致她俩儿子互相嫉妒。
此后皇后早早驾崩,恰逢贵妃的舅舅将功补过,立下战功。
贵妃沾光,被册封皇后,长子陆驰名正言顺被立为太子。
倒霉的是被送给皇后的次子陆骋。
他被生母送人,而后失去养母,最后失去了原本就没兴趣的皇位。
但他的皇帝哥哥依旧恨他。
陆驰登基之后,为了泄愤,把年仅十七岁的陆骋派去边疆,替兄出征。
没想到,陆骋是个军事奇才,短短两年,就立下多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奇功,把边军牢牢掌握在手中。
皇帝的脸都被打肿了。
太后对当时的状况并不感到担忧,她劝皇帝安心让他弟弟掌控朝外的动向,没有比这更安全的局势了。
太后很了解自己的小儿子——陆骋根本没有夺位的野心,他甚至痛恨皇宫。
如果不是陆驰要整他,陆骋早就去封地当他的闲散王爷。
为了自保,才不得不参与到太后的制衡游戏里。
然而,刚登上皇位三年的陆驰居然遇刺驾崩了。
太后心如刀绞,却没时间思念追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