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被设局 > 第三章 中庸之道事缓则圆(第1页)

第三章 中庸之道事缓则圆(第1页)

跟海瑞与王用汲聊完,感觉跟电视剧里匿名聊天的效果差不多。果然,打开天窗说亮话效果也不差,这样大家信任度更高一点。但问题在于海瑞是从“改稻为桑”的立场与投机空间来讲的,王用汲是从实施困难来讲的。诚然,国库岁入如果依赖丝绸贸易,不依赖税收,不是啥正途。也有官僚士绅憋坏,地方土地勘探农技指导不足。但高翰文这个第一责任人现在不是要彻底否定自己的八字方针,而是想如何盘活,在政策上与民生上盘活自己。这两人立场虽不同于清流,善于监督堵漏,但限于时代,也给不出啥建设性的意见了。靠别人,这第一条路,也是最大的靠山,海大人好像有些靠不住啊。想了想芸娘,曹贼虽好,奈何终究不甘。------------------------------------接下来就是要面见那对没头脑与不高兴了(江布政使郑泌昌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真的是,人的名,树的影。来到大堂,正上方主位,一脸便秘的就是郑泌昌了,右下方肥头大耳,茁壮生长的就是何茂才了。没看到杨金水与沈一石,大堂里就这么五个人坐着开关门会议。说是欢迎,其实是想借机给改稻为桑20国策定调,统一一下浙江行政领导班子的共识。------------------------------------------------------------------------想着剧中见面就跟上司闹翻的情景,经过洗礼的高翰文决定委婉一下。虽然通过上帝视角知道严世蕃那完犊子要让自己背锅。但好歹没明说,现在自己也算是严党第三代骨干分子呢。怎么能够事情没干就窝里反。说人话就是闹翻了,可不利于高翰文打着严党的招牌行驶,一句话不利于搞大旗党。于是在两位上司的寒暄之后,趁着两位2b还没有扯买田这档子事儿恶心到海王二人,又想了想昨天胡宗宪给的拖字诀,高翰文有些忐忑地站了起来。“谢过布政使大人、按察使大人的美誉”开始说话有些磕巴,但整理好思绪后就顺畅多了。“卑职此次任职,除了小阁老有所交代,还得到了严阁老师爷的面授机宜”一句话,拉起了没头脑与不高兴的兴趣。毕竟他们的关系到顶就是严世蕃这龟孙,正儿八经的严阁老,他们连见面的资格都没有。而下首这个年轻人,嘴上没毛,却能够得到严阁老的面授机宜。这两人立刻有些坐不住了。“坐下说话,高大人不用站的”郑泌昌连忙站起来客气。高文瀚这会儿是扯上严阁老了,自然做戏要做全套,不能太客气,毕竟名义的阁老徒孙。这一下让下方的海王二人摸不着头脑了,感觉就像是两人闯进了严党的内部会议。“如果今日只是你们严门内部会议,我们还是告辞得好”海瑞有些憋不住了。顺便瞟了高翰文一眼。虚伪,刚刚还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转身就一副势利眼。“海大人”,高翰文与王用汲几乎同时喊了一声。今天这戏得做足才行了。“两位大人莫急,“改稻为桑”是严阁老提出来的国策,自然要先听听严阁老的意思。此外,严阁老不是什么严党的阁老,是大明朝廷的阁老。还希望大家不要搞身份正治。”-------------------------------------------------------接着又咳嗽两声,高翰文才讲到:“目前,本人老师小阁老的意思是要尽力在今年做好“改稻为桑”,杭州要起到政策表率作用,为以后的推广积累经验。”“本人师爷,严阁老的意思是要有可持续性。“改稻为桑”要成为朝廷弥补国库不足的长久财源,只有这样新政才会屹立不倒,大家执行新政的自然会长久收益。”通过这一长一短,让这两位只是投靠进严世蕃,却没有列入严氏门墙的外围地方官彻底丧失政策解释权。只要严党内部的解释权在手,再加上自己的“改稻为桑20”八字方针解释权,那后面的事情或许有些转圜。听到这两爷子一长一短的要求,这不是拿人消遣吗?郑泌昌与何茂才有些郁闷了,也更为专注了。下首的海王二人面色终于好转过来。看来这个高知府也不仅仅是书生嘛。环顾了一下,四人都专心致志的样子,多少有些思政课老师上课的味道。没想到自己也有上课的一天。“所以,两位阁老的要求,很明确就是长短兼顾”高翰文做了总结。-----------------------------------------------------------------------------,!“这,如果单单是今年强推新政,我们已经是困难重重,这如果还要顾虑以后长期,还请高大人解惑啊?”郑泌昌倒是客气。“这完全不可能办到嘛,要不是桃花汛淹了田地,今年绝不可能有机会实现改稻为桑,这还要兼顾长期,简直强人所难”何茂才直接站起来就要发火。“何茂才,你瞎说什么呢,不得无礼,快坐下听高大人讲解”郑泌昌赶紧吆喝镇住场子。“困难是知道的,已经从我师叔胡宗宪胡部堂大人那里了解过了。部堂大人之前在京城时,我们就有过细致的推敲。刚刚还于受灾的两位知县大人核对了地方实情。”高翰文赶紧接过话头,作为严党三代核心自然是与二代核心胡宗宪交好,很合理吧。“但问题是,各地考绩3年一次。我师叔胡部堂告诉我,如果强行“改稻为桑”,今年是能解决,但3年之内,必出大量反贼。届时反贼与倭寇里应外合。我师叔胡部堂虽然难辞其咎,但我们同样一个都跑不掉。除非大人们有办法三年之内调走。但如果三年之内调走,那拼命实施的“改稻为桑”岂不是为后来人做嫁衣。届时不仅没功劳,还会被后任清算背责。”“所以,“改稻为桑”不是单纯困难的问题,而是从陛下选择浙江的那一刻,我们就躲不开的。国策兴,我们自然兴;国策亡,海大人与王大人还可以走裕王爷的路子调任,但我们三人是铁定要人头落地的。”“不过,好在我师叔胡部堂已经答应帮我调粮接济…………………………”在高翰文各种老师、师爷、师叔的嘴炮中,第一次会面终于结束了。虽然,没啥实质性共识,但唬住了没头脑与不高兴二人,海王二人也愿意配合。定下了“改稻为桑20”的核心共识:长短兼顾。会后郑泌昌与何茂才二人相当恼火,虽然高翰文说了三人一起背锅,但从其口中那么亲热的称呼看,上面铁定是要保他的,真正走不脱的,反而是自己两人。海王二人直呼新来的知府看不懂,看不透。现在的新科进士已经如此厉害了?王用汲则是不住地感叹严党内部也有能人啊。----------------------------------------------中庸之道,事缓则圆,希望如此。接着。高翰文赶紧回了自己的知府衙门,正式就任。高翰文知道,要解决长短兼顾的问题,在这浙江地界还得需要两个人的配合。一想着就觉得头上绿绿的遭不住啊。为了避免在政策不清楚的情况下那帮死太监乱出招,还是先硬着头皮去见一见吧。:()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