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春风拂柳,阳光正好。内侍总管王忠,手捧明黄圣旨,在数十名御林军的簇拥下,缓缓行至大汉学府门前。学府门前,两位门卫见此阵仗,心头一惊,连忙上前行礼。“不知公公驾临,有失远迎。”王忠面色严肃,微微颔首,“陛下有旨,宣蔡邕、司马徽接旨。”门卫不敢怠慢,连忙通报。片刻后,蔡邕与司马徽快步走出,见到王忠,两人皆是一愣。“不知公公前来,所为何事?”蔡邕疑惑地问。王忠展开圣旨,清了清嗓子,尖锐的声音在学府门前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蔡邕、司马徽,即刻编撰《世界志》,详述天下风土人情,以开民智,扬我大汉国威。钦此!”蔡邕与司马徽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之色。“世界志?这是何物?”司马徽喃喃自语。蔡邕接过圣旨,双手微微颤抖,“臣,蔡邕,领旨谢恩!”“公公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过这《世界志》,又是何物?”蔡邕好奇地问向王忠。王忠连忙摆手,脸上堆起笑容,语气也柔和了几分。“国丈大人,老奴怎敢当您如此大礼。”他紧接着附耳上前,对蔡邕解释。“其实,老奴一个内侍,也不懂什么朝政大事,只是陛下对这《世界志》格外上心……”王忠又转向司马徽,微微颔首,“司马大学士也是学识渊博,陛下能得二位辅佐,实乃大汉之幸。”说完,王忠再次拱手,“二位大学士,老奴还要回宫复命,就此告辞。”王忠带着御林军离去。蔡邕与司马徽回到内府,两人立刻召集学府内的几位青年才俊。“诸位,陛下有旨,命我等编撰《世界志》。”蔡邕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学府内,吕蒙、法正、姜维等人闻言,皆是面露喜色。他们早就听闻刘备的雄才伟略,如今能参与编撰《世界志》,简直是天大的荣幸,这可是能名垂青史的大事啊。吕蒙更是攥紧了拳头,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名字被后人传颂的场景。“蔡公,这《世界志》是何物?”法正好奇地问,他一向以鬼点子多着称,此刻也忍不住好奇。“老夫也不甚清楚,只知是记录天下风土人情的书籍。”蔡邕捋了捋胡须,虽说不清楚具体内容,但能参与此事,他心中还是颇为自豪。“那这编撰之事,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吕蒙语气坚定,他向来做事认真,此刻更是充满了干劲。司马徽从书房取出一张巨大的羊皮纸,小心翼翼地铺在桌案之上。上面用炭笔勾勒着连绵的山脉,纵横的河流,以及一片片形状各异的陆地,看起来颇为壮观。“此乃陛下所绘的世界地图。”司马徽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他看向地图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件稀世珍宝。众人围拢上前,看着这从未见过的地图,皆是目瞪口呆。吕蒙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法正习惯性地摸着下巴,眼神中充满了探究。姜维则是屏住了呼吸,仿佛怕惊扰了这地图的神秘。“这……这便是整个世界吗?”姜维惊呼出声,声音都有些颤抖。“我大汉,竟只是这世界的一隅之地?”吕蒙难以置信。他一直以为大汉是世界的中心,如今看来,自己真是坐井观天了。“陛下真是神人也,竟能绘出如此详尽的世界地图。”法正感叹道,他自诩聪明,此刻也不得不佩服刘备的远见卓识。“诸位,陛下命我等编撰《世界志》,便是要让大汉的百姓,了解这世界的广阔,我等定当不负陛下所托。”蔡邕语气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大汉百姓开阔眼界,走向世界的未来。众人纷纷点头,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心中也燃起了熊熊的火焰,想要为大汉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世界志》的编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等要集思广益,将这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司马徽提醒道,他做事向来严谨,不容许一丝马虎。“司马公所言极是,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吕蒙回答,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这项伟大的事业了。“这地图上,有些地方我等从未听闻,看来需要多方查阅典籍,才能将这《世界志》写得详实。”法正摸着下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错,我等还需多方收集资料,才能让这《世界志》更加完善。”姜维也赞同道。“不如这样,我们先将地图上的区域划分一下,然后各自负责一部分,这样效率会更高。”吕蒙提议道,他向来:()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