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三道急报飞往京都,将满朝文武并那天子惊得瞠目,涂勇关已有七十余年不曾有过这样的败迹。
就在朝中紧锣密鼓择人抗击剌氐时,那头粮草刚备齐,这头却已经听到了战果。
却是十九岁的楚王无诏出兵,亲领千骑直扑剌氐主力,掐准他们志得意满,沾沾自喜之际,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仅仅千骑,吃掉了剌氐三千人。
其余剌氐兵力溃败,被其后追上来的翁志虎将军所拦,全军覆没。
这样的战报传到京都,天子大喜,天子亦大怒。
自来藩王分封,无诏不得出封土。便有守军,也多做仪仗之用,焉能真当士兵使唤?
于某些人的口中,便成了楚王有谋逆之心。
若非朝中有太子嫡系为楚王辩解,并太子直言劝说,想必楚王的下场不会多么好看。
此一战中,楚王吃尽挂落儿,别说什么赏赐,人没事就已是不错。
而后数年,楚王越发沉寂,偶尔有听闻,皆是残暴声名,比之从前更上一层楼。
可楚王沉寂,惦记着他的人却有。
譬如阿蛮的主人。
即便天启帝不满,竭力打压,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楚王于领兵一事上是有天赋的。而这,正正弥补了在位太子的不足。
毕竟自剌氐一战后,许多武将对楚王都颇有好感。而以仁治所擅的太子最缺的,便是来自武将的支持。
有楚王在,许多事上太子就有了无形的保障。
这如何能让人心安?
楚王得死。
这便是兰南道之事的根源。
阿蛮头疼地揉着额头,想必太子到来的消息,已早早传了出去。若是他那位主人知道,想必心中又有想法。
他漫无目的又翻开一页书,盯着上头的文字沉默。
近几日,果如阿蛮之前所想,因着太子来到,王府内有了不同的调动。于他们这些人而言,已能敏感捕捉到些许要紧处。
阿蛮和三紫交替探查下,已为先前的记录填补了不少空白。
只是阿蛮一遍又一遍描绘着脑中残缺的布防图,心却在慢慢下沉。以近来楚王对他的态度,他真能有完成任务,顺利离开的那天吗?
想起三紫屡次试探,还曾问他是不是给楚王下降头了,阿蛮便想放声大笑,他要真有这样的本事,定会先让楚王放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