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资本规模化,大伯江道华
“这地方还挺宽敞的,感觉不错。”
许青山靠在自己的新老板椅上,看着要不自己办公室不知道宽敞了多少倍的房间,乐呵乐呵地说道。
“以后研究做累了就来这里摸鱼。”
许青山打着好算盘。
“那可没那么容易,老板,我是职业投资人,可不是职业经理人,喏,最近的报告在这里了,可得赶紧找个人给我接接班了,现在投资那边的事可不少。”
邱静难得地抱怨道。
按理说她作为高薪核心管理人才,多做事是许青山信任她。
可是邱静真的是太忙太累了。
她本身就不算是企业管理的,现在龙江基地需要她暂时接管,除了要直接对接雷軍、王興他们整个公司入驻的事情,还需要实时统筹投资评审组的情况。
现在申请用股份换办公场所和天使投资的初创团队实在是太多了。
而比起有直观运维数据和初具雏形的成品的中小型科技公司,这些初创团队的不确定性和受干扰因素也更多。
这就导致了投资风险、评估压力都更大。
更需要邱静这位青山资本大总管来亲自把控。
这种投资虽然繁琐复杂,但是邱静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因为投资收益比太高了。
那些已经能预见自己未来公司一定展前景的成型公司,对于办公场所和配套服务的优惠有时没那么在意,就算是高额管理费和小额的天使投资,也只能从他们那里掏出来个位数甚至小数点后的股份。
比起它们,这些初创公司能用更少的投资,吃到更多的大份额股份。
以小博大这种事,就是投资者最喜欢的事。
而且比起之前邱静还需要自己一处一处跑,一家一家观察不同,现在是人家排着队送上门来让她审核。
“好,你要是太忙的话,就先让王川接一接吧,安茶那边也都稳定了,他也没那么忙了,安茶也要把食品实验室转移过来,让他忙也合理。”
许青山放松地靠在老板椅上,双手十指交叉放在肚子上,笑着回应。
“现在我们在京城的人基本上集中到龙江基地这边了,沟通起来也方便,鹭岛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许青山现在也算是甩手掌柜,控股都在青山资本这边。
“青山地产之前拿的那些地已经开得差不多了,现在资金充足以后,又从新鹭投搭桥过了几笔资金过去,在鹭岛岛内郊区都有拿地,那边在环岛拿了很大一片地,打算建设一块科技基地,到时候新鹭投的总部、山川游戏、青山地产,还有其他核心控股的公司都会转移到那边去,岛内的地基本上只做第四代住宅,走高端房地产开路线。”
邱静虽然人在京城,但鹭岛那边统筹的人是许青山的母舅,两人之间的沟通并没有什么龌龊,对于情况的掌握也十分了解。
特别是在林季华了解了许青山他们在京城的布局和操作以后,也咨询了一下邱静的意见,想在鹭岛也学着做一块规模化的基地。
许青山给了他们很大的自我操作的空间,这才促使了这个新的青山基地的出现。
只不过一开始林季华其实是想把基地直接建在岛内的,物色了好多个区块的地,但是岛内拿地成本太高,而且邱静也建议他尽可能把新基地建立在靠近岛内但又能联通新鹭投工业区的位置,成为一个中转枢纽,这才把基地落在了新区。
这也就是现在鹭岛市长还是刘赐归,这要是换做别人,看到政府规划的未来工业新区最好的位置一大半都被青山资本旗下的公司、企业拿走,那基本上魂都要出窍了。
可现在刘赐归可不会有任何阻碍,一路绿灯。
倒不是许青山给他塞钱了什么,而是新鹭投作为特殊混合城投资本,对于鹭岛市府财政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简单来说,政府卖地是土地财政收入,但新鹭投分红则是城市投资财政收入。
自己买自己的地,之后产生新的利润,政府能直接吃到两份钱。
“挺好的,这也算是资本规模化的雏形了。”
许青山颔道。
当公司,或者准确地来说,一个集团能够达到这种规模的时候,那基本上自己作为集团董事长就已经不需要考虑太多了,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办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