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渔这会儿又哭了起来,说起了祥林嫂的台词:“我的命真苦,真的……”
赵氏黑了脸:“海珠!”
顾海珠生气了,一下子就把那个海螺往姜渔的身上扔去:“不过就是一个破海螺,你想要就送给你!”
眼见着自己的东西都回来了。
姜渔就默默地抱住了自己的赶海桶,接着坐在地上抹眼泪。
旁边的人还在劝着:“好了,东西既然回来了,你也别想着寻短见了。”
“你不考虑自己,也得考虑一下你爹娘,还得考虑那两个孩子。”有人继续说。
说起两个孩子,村子里面的人都是佩服姜渔的。
见过守寡后给自己养孩子的,还没见过守寡后养别人孩子的。
这两个孩子是顾三山领回来的,村子里面自然不少人猜测,这两个孩子就是顾三山的私生子。
姜渔感激地看向大家:“多谢你们帮我说话。”
“嗨,这有什么了不得的,都是乡里乡亲的住着!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只管吱声!”
“是啊!”
众人纷纷地说着。
姜渔感受到了村民们淳朴的善意,心中格外感动。
有人想转移话题,就往姜渔的桶里面看了一眼。
这一眼看过去,就惊了一下。
“嚯!怎么这么多东西?”问话的是林婶子,刚才一直帮着姜渔说话了。
姜渔抹了一把眼泪,低声说:“可能是三山在天有灵,见我过的太辛苦了,让我的运气好一些。”
众人听了这话,就格外地心疼姜渔:“我要是三山,我也惦记你们。”
这么好的媳妇!这么能干的媳妇!要是不护着点,不已经被逼死了吗?
众人虽然羡慕姜渔的收获,但也同情姜渔。
如果让她们死个男人,但是赶海收获多一些,她们肯定是不愿意的!
且不谈感情,就说这经济账,赶海能挣几个钱啊!男人下海打渔,才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经过这么一闹。
已经开始涨潮了。
而且这海滩上也的确没什么好东西了。
众人也不放心把姜渔一个人留在海边,就喊着姜渔一起走。
姜渔起身,正要去拎赶海桶的时候,这会儿一个年轻人,就抬手拎起了赶海桶。
姜渔看了一眼,这就是刚才下水中拉她的人。
是林婶子的儿子,叫林风平。
赶海桶在林风平的手中,是沉甸甸的。
这赶海桶减轻负重的功能,只在姜渔的手上好用。
姜渔想去接回赶海桶。
那林婶子颇为热情地说着:“好了!你就让风平帮你拎着吧!婶子在这呢,没人敢说三道四的!”
姜渔低声说:“多谢。”
等着到村了。
林婶子让儿子把东西放在了姜渔的家的院子里面,她自己,则是跟着姜渔往屋子里面走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