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玉佩李松匆匆赶到汽车站,买好车票,因为距离发车还有段时间,李松便找了个地方坐下,然后从包里摸出一本书看了起来。这是他的习惯,等车的时候包里放一本书,不但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打发时间,一举两得。“呜呜呜。”突然,一道低沉的哭声传来,李松合上书顺着哭声看去,一个老人坐在地上痛哭流涕,老人哭得十分伤心,时不时双拳捶地,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李松看了一会儿,于心不忍便上前询问。“老爷子,你的家人呢,怎么一个人在车站痛哭?”“我的孙子生病了,需要六百元医药费,家里能借的都借了还差五百元。我本来想着将家里祖传的玉牌卖了换钱给孩子看病,可是我在县里转悠了两天,连个问价的都没有。眼看我孙子便要保不住了,我便想去市里碰碰运气,结果身上仅有的几块钱在刚才进站的时候被偷了。现在我身上连买票的钱都没有了,我孙子的病该怎么办啊?”李松听着老人的哭诉,心里一阵难受。破屋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专挑苦命人。李松轻叹口气,二话不说从钱包里拿出五百元递给老人,说道:“大爷,你的玉佩我买了。这钱你拿着去给孩子看病去吧。”老人看着李松递过来的钱,手颤抖着不敢接,眼里满是感激。李松把钱塞到老人手里,安慰道:“大爷,钱你就拿着吧,先救孩子要紧。”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小伙子,你真是个好人啊,今日的大恩大德我记下了,将来一定找机会报答。”李松笑着说:“大爷,这钱是我买你玉佩的钱,您拿着随便用,不用有任何心理负担。”这时,旁边的人也被李松的善举所感动,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老人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交给李松,李松接过仔细查看,玉佩是上等的和田玉雕刻而成,样式十分古朴,一看便知道乃是多年传承之物。玉佩上面有一个“王”字,字体苍劲有力,一看就是出自名家手笔。李松知道玉佩不简单,准备再给老人一些钱,不过却被他拒绝了。老人坚定地说道:“小伙子,说了五百就是五百,我不能多要你的钱。你愿意花钱买下,已经帮了我大忙,我不能贪心。”李松无奈,只好把钱收了回去。李松仔细端详着玉佩,心中愈发觉得这玉佩价值不菲。但他更在意的是五百元能帮老人解了燃眉之急。这时,发车的时间快到了,李松把玉佩小心地收起来,再次叮嘱老人赶紧去给孙子看病。老人连连点头,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李松上了车,坐在座位上,思绪还停留在刚刚的事情上。他想着老人有了钱,他的孙子能顺利得到治疗,恢复健康,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车子启动了,李松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像老人这样遭遇困境的人,自己能帮一个是一个。想着想着,他渐渐闭上眼睛,在颠簸中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松在一阵嘈杂声中醒来,原来是车子到了中途的休息站。李松跟着众人下了车,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再次上车后,李松的心情已经平静了许多。他想着等回去之后,要把这件事讲给妻子听,她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车子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李松下了车,急匆匆地往特种人才局赶去。处理完局里的事情后,李松匆匆回到家中。妻子白若薇正在厨房忙碌着,女儿在客厅里玩耍。李松把今天在车站遇到的事情讲给白若薇听,白若薇听后,温柔地看着他说:“松子,你做得对!老祖宗告诉我们,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现在有能力,只要遇到了能帮就帮。”李松轻轻抱着白若薇,“媳妇你真好,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白若薇轻轻亲了一下李松,然后嘿嘿一笑,“松子,你这样夸奖我可是会骄傲的哦。”很快李松便将此事忘记了,李松不知道的是那块玉佩将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在李松从市里回来的第二天傍晚,家里打来电话,说大哥明天要为外甥女白婉柔办满月酒邀请他们参加。这等喜事李松自然要回去参加。挂断电话之后,李松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白若薇。“松子,之前李政李萱办满月酒的时候,大哥大嫂可是送了重礼,这次我们的回礼可不能轻了,要不然大嫂会不高兴的。”李松淡淡一笑,“我准备封一个888元的大红包,外加一辆国外进口的婴儿车,你觉得怎么样?”888元的红包,外加婴儿车,总价值近千元!比起之前大哥大嫂给的礼物只重不轻。“松子,就按照你说的准备吧,我一会儿再去供销社给婉柔买两身衣服,一些鸡蛋,红糖,这样显得礼物更丰盛一些。”出发的那天,一家人提着大包小包,满心欢喜地踏上了归程。一路上,李松和白若薇想象着满月酒的热闹场景,心里充满了期待。回到白家村,亲朋好友们早已欢聚一堂。李松把红包和礼物递给大哥。当大哥得知他们竟然封了一个888元的红包吓了一跳,当初他娶亲,彩礼都没有这么多。大哥多番推辞,李松执意要给,他推辞不掉只能接下。很快客人到齐,满月宴席开始,最近白山挣了不少钱,这又是他的第一个孩子,所以这次摆满月酒,他准备的饭菜十分丰盛,荤素搭配,八个菜。大家吃得满嘴流油,心满意足。满月酒结束后,李松和白若薇正准备离开,却被大哥叫住。大哥一脸认真地说:“妹夫,你这红包实在太大,我没法收。这钱算我借你的,等你有需要了随时可以来找我拿。”:()不回城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