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愈虚心的接受徐小钟的过来人经验,徐小钟却是笑了:“当然,你也不要紧张,你说的捐款,投资导演系学生的作品,这在我看来都是很好的建议,徐院长和刘书记肯定是同意的!”
“呵呵!”
徐祥和刘国福微微笑笑。
也得亏徐小钟在这,要没他,刚刚两个人早就已经满口答应陈愈了。
什么品行,学生太年轻啥的,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在两位领导看来,陈愈这样的做法,简直是他们在校政绩的功臣啊!
这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名气、学生的资源,把中戏还可以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何乐而不为?
“演员,要慎重!”
徐小钟不忘提醒了一句:“从话剧入手,可能更好,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提倡的!”
“表演系的学生,先去全国的各大剧院历练个几年,不要老想着一夜成名,跑剧组接戏这都是技巧达标的情况下,才能做的事!”
“你连表演的基础和功底都没扎实,怎么让观众信服?”
“当然了,你是个例外!”
徐小钟其实很无奈,陈愈的成名太快了,这虽然对中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招牌。
但对于很多表演系的学生来说,则是嫉妒和奋斗的来源。
这会让他们丧失对表演的热爱,内心只想着跟陈愈一样,接戏……成名。
这就是不好的一面。
而徐小钟之所以不看好陈愈,其实是他不知道陈愈是个重生者,以至于看走了眼。
陈愈其实跟他设想的一样,也经历过表演上的各种历练,才有了这一世的崛起和爆。
他接近2o年的锻炼,跟很多的话剧演员,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苦。而为什么很多人说以前的演员叫演员,其实他们都是经历过的,特别是6o-9o年代的演员。
导演亦是如此,有生活有阅历,才会知道怎么演、怎么拍。
更早的如同石挥这些,那就更厉害了。
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有演技已经不是必须,而是很少有演员能达到的一种稀罕物。
2o1o年后……那就更加呵呵了。
资本侵蚀,直接让很多的学生,都忘记了演员的本质。
所以作品越的难看,这就是原因!
真正会演戏的,几乎已经没有了,很少很少。
每个人都想着一夜成名,流量至上……徐小钟的担忧,那是介于他这么多年在位的心得体会。
陈愈是他这么多年,唯一看走眼的一个。
当然,说这话还为时过早,因为他还年轻,所以徐小钟不得不点醒他两句。
“好了!”
“小老头的唠叨而已!”
“具体的事情,你跟徐院谈,除了演员这一块,其他的我觉得问题不大!”
“捐款什么也是学校需要的,你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他说!”
有徐小钟这句话,陈愈显然是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