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听了这么多,原本忿忿不平的情绪,突然平静下来了。
皇帝真的可以这样做吗?
可若是说做不到,汉武帝刘彻经常被骂暴君,却也发过“罪己诏”。
若说帝王不知道体恤百姓,汉文帝刘恒取消了百姓的赋税。
若说帝王不相信百姓,唐太宗李世民曾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聚,让囚犯团聚后再回来。而囚犯们最后守住信义,回去继续服刑,李世民为之感动,全部赦免。
赵光义张了张嘴唇,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民间,百姓听着听着,眼里先是满怀期望,看着天幕,仿佛要透过天空看向遥远的未来,想看看未来的世界皇帝是不是这样的体恤百姓。
但是听到最后,又有些沮丧了。
有什么用呢,又不是大宋的皇帝。
“真有这样的皇帝,是女人我也认。”一位在田垄上干活的老农,提着锄头磕了磕土,“只要能让我吃饱肚子,让我儿能在战场上活着回来、就算是战死也能不白死,让我孙儿们冬日不被冻死,什么皇帝我都认!”
其他的村里人听了附和有之,遗憾有之。
最后化为一句话:
“哪有这种好事!”
【第一次武举是在战败后展开,民间对此抱有怀疑的声音颇多,加上地方并不是京城,参加的人数不多。
尽管如此,也汇聚了一百来人。
在这一百来人里,赵意惊喜地发现了两个人才。
一人看似十分低调朴素,没有花招,但是一招毙命,干净利落。
赵意看得瞪大了眼睛:大妹子!这不就是军中的军体拳吗!还有截拳道、散打甚至是太极的影子,难不成是她的同胞?
这位非常厉害的大妹子,以专业的姿态,干翻了所有对手。
赵意以同行的眼光看出,对方可能是部队的“兵王”,还是那种身份保密连家人都不能透露所在部队的特种部队。】
武将们听到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王翦若有所思:“后世的女兵如此厉害吗?兵王?这是怎么比出来的?”
王家也有女儿,他的儿子孙子虽然都是武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要不,也培养一下女儿和孙女?
李信非常有兴趣:“特种部队是什么意思?身份保密,死士?细作?还是帝王专门养的刺客?”
昔日孟尝君养门客,门客各有所长,在李信看来,那就像是孟尝君一支特殊的侍卫。
尉缭眉头微皱,抚须苦想。
连家人都不能透露,那得是什么士兵?刺客都是单打独斗明显不是部队,又是兵王又是特种部队,这得多厉害?
还有那军体拳、截拳道、散打、太极,听起来都很厉害,一名女兵会如此多的武技,那男兵呢?
后世的武学如此发达吗?。
刘彻颇为心动,甚至差点一激动,想也征女兵入军中。
理智很快把他拉了回来。
人口也很重要,征了女兵,谁来生孩子?
但他又真的很眼馋天幕里那样优秀的兵王。
最后,刘彻打上了武举的主意:“大汉也办武举,男女不限,择优录取。”
李广性格偏保守,本能的不喜,但毕竟是老臣,知道帝王的脾性,谨慎问道:“陛下,这武举的具体项目我们还未知……”
刘彻颔首:“不错,先听听,学一学,筹备起来。”
李广还要再说,刘彻一句话让他沉默了:“就算朕不办武举,诸侯国会不办吗?那些人才不到朕的手中,岂不是就要到诸侯的手上?”
全大汉都能看到天幕,而诸侯国,是有养兵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