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平安:“就是不知道,那些花楼里被救出来的姑娘会怎么样?”
“我知道啊。”
刚才逗纪平安扔花的姑娘又神秘地跳了出来:“你们买花吗?买花我就告诉你们。”
卖花姑娘笑道:“纪大夫,李大夫,买一些吧。我就剩这半篮子就能回家了。”
纪平安笑着点头:“好。”
卖花姑娘给了一个特别便宜的价格,说道:“我听说是在南巷旁边划了一块地,作为暂时的安置点,然后朝廷会组织婚配。愿意娶的和愿意嫁的到官府登记,相互看对眼了,女的就跟着男的走。实在嫁不出去,或者不想嫁的,可以一直在那边住着,朝廷给每人十两的安家费,也会适当安排一些工作,不过工作机会不多,要靠抢,而且工作内容嘛,浆洗衣服,倒夜香,缝补,刺绣,给矿上工人做饭。也就只有这些最基础最苦最累的活了。总之,以后的生活只能靠自己。”
纪平安想起宋老太太以前的一番言论——对于女性设置的许多规矩,上层的人不信,底层的老百姓其实也不信,他们自己连饭都吃不饱了,哪有余力计较那些虚无缥缈的规矩体统。最相信的,除了那些拿着鞭子把自己套进去的少部分上层,便只有中间那层,吃饱了饭又够不到上层的人。
朝廷愿意组织婚配,说明肯定会有人报名,甚至不少,足够安置大部分的花楼姑娘。
只不过,这部分男人将会是底层中的底层。
但至少,姑娘们不用再被逼着接客。而且朝廷也不强制性要求嫁人,有了一定的自由选择权,比之在花楼里进步很多了。
纪平安:“李姐姐,我们在医馆挂个牌子吧。”
李庭绘明白纪平安的意思,点头应允。
很快,医善堂门前挂起了牌子:为了响应朝廷政策,所有来医善堂看病的花楼女子都将免除所有诊金和二两内的药费。
以前为于两楹看病被诋毁被造谣,但现在纪平安不怕了。
现在她可是七品医女,有品阶的朝廷命官,而且还是为了积极响应朝廷政策才为花楼女子看病。
师出有名,合情合理合法,谁敢造谣,就是跟朝廷做对。
至于二两,三口之家一年差不多花费十两,二两不断多,也基本
可以负担单次药费。
这个数额也可以避免一些人起不好的心思讹钱什么的。
世界上好人很多,但防人之心也不能没有。
花楼女子几乎全年得不到休息,月经期被逼着接客也是常事,加上花楼又不愿意为她们请大夫,给她们花钱治病,所有几乎所有的花楼女子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妇科病。
一开始愿意相信并来看病的人并不多,纪平安一天下来也看不到两个花楼病人。
一段时间周晟和柳星渊托人送来养伤补汤,纪平安和冬春的伤渐渐开始痊愈,那些在医善堂看过病的花楼女子将自己的药和治病情况带了回去,越来越多花楼女子开始到医善堂排队。
冬春伤还没彻底痊愈,只能坐着派号,江厌一个人又要抓药又要叫人忙不过来。
就在纪平安和李庭绘手忙脚乱的时候,朱灵慧带着女医们过来帮忙了。
此时纪平安正在诊室内给一个花楼女子看病。
对方拿到药方,十分珍惜地紧握在手里,“多久能好?”
纪平安:“约莫吃三个月。”
对方:“三个月啊。有没有快一点的办法?”
纪平安:“是有什么急事吗?”
对方:“朝廷那边给我相了个对象,半个月后成亲。”
纪平安:“最好还是禁一段时间的房事,不然会好得很慢。”
对方:“那我试着和他说说,他看着挺好的。”
纪平安:“嗯。”
女子从诊室出来,朱灵慧让赵乐菱接过女子手里的药方,帮江厌抓药。
朱灵慧趁着下一个病人没进去,走进诊室:“还忙得过来吗?”
纪平安惊道:“朱女医?”
朱灵慧:“那么惊讶做什么?你这病人多,我还不能带医女们过来多锻炼锻炼?”
纪平安感动了。
“别。”朱灵慧忙抬手阻止:“瞧你那样子,看着矫情。院子里的简易房快搭好了,你分三分之二的号出来,我和医女们一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