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举人,是怎么把自己的饿死的?!”申时行更加惊讶,举人可是官选官,考不中进士,各县衙的县教谕也是随便挑随便选,至少做个教书匠,也不至于饿死才对。
申时行思索了下问道:“是因为非常清廉吗?”
姚光启连连摆手:“那倒不是,他倒是来者不拒,谁给他钱他就写文章,身段颇为柔软。”
孙尚礼在江西考中了举人后,就入京参考,但是没考中进士,回到家乡之后,并没有人把田亩诡寄在他的名下,因为江西的进士举人很多,这些宗族势力极其庞大,早就完成了土地兼并,各家田都是有主的。
为了能考中举人,孙尚礼的父母把老家的祖宅、祖产卖掉,把孙尚礼送到松江府,拜了一个名师。
没过五年,孙尚礼就和家里断了来往。
“孙尚礼的父母写了十几封书信,托同乡的商贾带给了孙尚礼,但我们在调查的时候现,孙尚礼没有拆开自己父母的书信,书信的蜡封都是完好无损。”姚光启吐了口浊气,嘴角抽动了下。
“不孝!”申时行甩了甩袖子疑惑的问道:“他为何不拆父母书信,为何不跟父母来往?莫不是听了那极乐教的煽动不成?不应该啊,那会儿连倭国都没有极乐教。”
极乐教也就是万历十四年四月,才被长崎总督府现,因为涉及到了倭奴、倭女买卖的灭倭大事,所以长崎总督府也没多做处置。
极乐教是基于价值对比的享乐至上的邪祟,它第一个教义就是割裂一切可以割裂的关系,极度自私自利,我就只是我,跟父母切割,那是教义的一部分。
极乐教这个观点非常可怕,认为自己经历的所有苦楚,都是父母的过错,因为父母不够富有,因为父母地位不够尊崇,因为父母没有累积足够的财富,因为父母见识浅薄,所经历的一切苦难,都是父母的错。
“不是极乐教的影响,是他在上海县成婚了两次,家产两次都被骗光了…”姚光启讲起了这个人的过往。
二十三岁中举,到松江府求学,已经十四年的时间,三十七岁的孔尚礼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
当年年少轻狂,觉得自己一定能考中进士,父母变卖了所有祖产换来的银钱,都被孔尚礼用于了交际。
无论在哪里,交际都是要花钱的,而且价格不菲,行头、仆人、香车宝马都是需要置办的。
否则你去参加诗会,别人绫罗绸缎,你一身素衣,人人都瞧不起你。
孙尚礼交际了几个月,终于在黄浦江的画舫上,认识了一个俏娘子,一来二去,被迷的五迷三楞,非她不娶。
申时行认真的梳理了下,连连摇头:“他糊涂了吗?一个商贾玩剩下的艺伎,他当宝贝儿娶回家了?这江西考举人这么容易的吗?别人都是玩玩,他来真的?”
“岂不是成为了笑柄?”
“那时候那名艺伎算是整个黄浦江的名流,大家都捧场,孙尚礼觉得,自己只要娶了名流,自己就是挤进了松江府的士人里。”姚光启解释了下孙尚礼为何要这么做。
娶这个俏娘子,是为了交际。
有的时候,有些圈子,是格外排外的,孙尚礼想挤进去,不是那么容易。
孙尚礼娶了这名角后,起初还举案齐眉,但这俏娘子很快就现了,孙尚礼是打肿脸充胖子,没钱硬玩,立刻就有了别的心思。
很快,就把孙尚礼所剩不多的钱财,全都骗到了手,扬长而去了。
那会儿还没废除贱奴籍,这俏娘子靠着孙尚礼举人的身份,一举摆脱了娼籍,去了南衙,再也没了消息。
姚光启继续说道:“孙尚礼的父母知道后,又给孙尚礼送来了三百两银子,孙尚礼有个弟弟叫孙尚德,不喜欢枯坐研学,就喜欢做点买卖,而孙尚礼有个妹妹,算盘打的很好,兄妹二人合伙做生意,赚了不少钱。”
“这银子是弟弟给的,兄妹二人还把老宅和祖产给买了回来。”
“自那之后,孙尚礼也不再交际,开始一心向学,结果再试仍然没考中进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孙尚礼在弟弟妹妹的支持下,娶了继室,可这生活磕磕绊绊。”
“孙尚礼就一个穷酸书生,很要面子,他就靠给人写点文章过活,连养自己都有点困难,有了妻子之后,生活越贫困,继室一看再这么下去,自己和儿子就饿死了,带着儿子就回娘家,再也不回来了。”
申时行问道:“他是举人啊,他到县衙里,哪怕是入流的官做不了,当个不入流的吏,也能养家糊口了。”
“他第一次娶进门一个娼妓,哪个衙门都不敢要他。”姚光启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申时行是嘉靖四十一年的状元,早年间申时行姓徐,是在舅舅家长大的,中了状元才改了申姓。
若不是因为天资聪颖,他连束脩都交不起,他能就学,就是因为他是天才,后来拜师张居正,那更是一帆风顺,这辈子吃的跟头,全都是在阎士选身上栽的。
这可是连续两次官降三级的跟头,这跟头硬吃下了。
申时行是不了解举人生态的,举人的名声非常重要,娶个娼妓,你要是考中进士那是风流雅事,你考不中进士,就显得过于轻佻了。
衙门也要考虑这人会不会把整个衙门给连累了。
“原来如此,你继续说。”申时行了然,原来是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他也无法了解,举人他拢共就做了一年,第二年就是状元了。
姚光启这才继续说道:“孙尚礼就靠给人写文章谋生,生活越的艰难,他就跟家里断了联系,他的弟弟妹妹来松江府找了四次,都没找到他,也只从同乡那里知道,他还活着。”
“后来,他写文章还出了事,他收了倭国商人的钱,为倭国商人张目,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哪家杂社,敢让他写文章了。”
自从陛下当街手刃写了《东征记》的陈有仁后,天下杂报没一个敢在倭国事儿胡说八道,因为陛下真的会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