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办事非常利落,林泽托他将这车碎瓷片帮忙送到桃花坪。
临走前,杨峰将一套黑陶茶具赠送给林泽,“小林大人,您今儿来,当真是让我杨峰家在村里变成头一份了。草民记得您随老太爷第一次来时,见到我家的黑陶器,颇为喜欢。今儿斗胆,将这套我们家最完美的黑陶茶具赠予您。在您那,它们才会绽放华光。”
林泽当然记得,那次他还想买一个回去,一问价钱,顿时歇了心思。
林泽抿唇一笑,双手接过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多谢杨峰叔。您家可有笔墨?”
杨峰心中大喜,他身后的家人更是反应极快,不一会儿便拿来笔墨纸砚,并一张大木桌。
林泽在纸上写下,‘鸣玉之声,墨玉之美’八个字,这是形容杨峰家的黑陶像玉器一样清脆悦耳,颜色像墨玉一样光洁典雅。
写完字后,林泽在后面落款,庚子年正月初五于杨家村林泽题。放下毛笔,林泽低头从腰间的香囊里拿出一枚小小的玉质印章,盖在最下方。
林泽题字用的是张迁碑的隶书风格,极富古朴、厚重、典雅。与小山村的这一处钟灵毓秀之地甚为贴切。
杨峰一家看着眼前这副非常用心创作的墨宝,不由喜极而泣,纷纷跪谢,“草民全家拜谢大人赠字之恩!”
有了这份东西,他们家可就要出名了!
更甚者,谁要来他们家闹事,先看看这副翰林院大人的墨宝答不答应?真真是名副其实的传家宝啊!
多福示意石头跟上,两人赶紧去扶人。
林泽也劝道,“大家不必如此,快快起来。”
听闻林泽要去杨老七家的砖窑买黏土砖,杨峰二话不说就要亲自陪着去。
林泽见他家里确实忙得开,又想到上次也是他带着去的,干脆就这样安排了。
门口远远看热闹的杨家村人还不知道林泽赠送墨宝的事,后来全村疯了一样到处说,把这个事传得人尽皆知。
以至于人人都晓得桃花坪那位小林大人,是个极为重情重义的人。
许多人慕名来到杨家村,只为了一看林泽的墨宝。人流量大,杨家村的砖窑真正出名了。
林泽去到杨老七家,对方是比杨峰更精明的人,一大车黏土青砖,林泽一分钱也不许给。
甚至走的时候,杨老七还要装了一篮子年货,亲自送到林泽的车上。
好在林泽准备了同样的一份新年礼物,算一算,跟这车黏土砖的价钱也差不多。
林泽安心接受杨老七的好意,但在砖窑厂,他就没有像杨峰家一样,留下什么墨宝。
离开杨家村,林泽三人直接赶回桃花坪。
回去是多福在外面赶车,林泽和石头在车厢里。
石头今年十七了,跟林泽一样大,但行事却比不上多福圆滑。比如刚才在杨峰家,还是多福提醒他,才知道要去扶人。
石头想跟大少爷,在这一年里,他努力念书识字。即便已经是成亲了,也坚持每天去私塾学半天。
其实像他这个岁数,私塾的开蒙班根本没有见过,夫子原是不太想收他,还是石头他爹塞了两份束脩给先生,才顺利坐在学堂里念书识字。
石头也晓得,大少爷如今身份贵重,若是要跟在他身边,大户人家那些察言观色的本事一定要学会。
因此,石头平日里经常观察,遇到不懂的会去向夫子或者族长请教。
可惜他还是经验少,刚才就没有多福反应快。
林泽看着这个内敛的男孩子,高了壮了,心里挺开心,“石头,听说过几个月你就该当爹了。”
石头红了脸,声音就小了,但他坚持说完整,“嗯,月娘肚子里的娃儿已经快七个月了。”
石头在逃荒时跟大少爷处得熟了许多,如今一年不
见,加上人人都敬畏大少爷,他也不免紧张起来。
林泽见自己不说话,石头就不会开口。
他又开始想,要是带石头在身边,身手还不错,嘴巴紧,性子坚韧,心眼够用,可以培养成心腹。
多福为人更加圆滑,年纪轻轻,察言观色那一套学得很快,可以充当他的私人管家这一个角色。
想到这里,林泽直接道,“我听生叔说,你想跟我?”
石头看向林泽,很认真地点头道,“大少爷,我真的想跟你。”
林泽继续问,“家里的媳妇和娃儿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