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桦一听老爸手上有一本看相的书,非常感兴趣,怎么以前老爸从来没有说过这事啊,致桦就问父亲:“爹爹,那书还在吗,您就拿出来给我瞧瞧看。”
爹爹有点儿犹豫,致桦劝说道:“您把书留着,想看的人又看不到,这书岂不可惜了。”
易南坪回忆起了与师傅相处的过往,师傅的话,欲似在耳:“我有一本相面的书,是我师傅传给我的,可惜我不识字,我师傅也不识字,现在我把它传给你,你是第三代传承人。记住,千万不要弄丢了,在你暮年的时候,如果有人向你索取这本书,就是书的有缘人。”
易南坪想起师傅的嘱咐,万万没想到,向自己索取这本书的人,竟然是自己独生女。师傅当初也没说传男不传女的话,既然宝贝女儿想要这本书,那就给闺女就是了。自己年事已高,如果再不把书传下去,哪一日要是蹬腿了,这本书就在我手上失传了。
易南坪越想越觉得应该把这事办妥了才对。就对女儿说:“如果你真的想要这本书,我可以传给你,也许你就是这本书的真正主人,因为你识字。”
致桦见爹爹答应了,急得不得了,催着她爹说:“就是啊,爹爹快快拿出来给我看,好想一睹为快哟。”
易南坪看着女儿急切的样子,笑着说道:“你越急,越难熬,这本书岂能说给就给么。”
致桦打断爹爹的话:“哎呀,爹爹刚才不是说好了要给我的吗,不会说话不算数吧。”
易南坪哈哈大笑:“爹爹岂有说话不算数的,只是这书不是那么简单就能传给你,最起码也得有个仪式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可把致桦搞蒙了,不就是一本老书吗,还搞得这么浓重的。忍不住问爹爹:“爹,那您说,要做个什么仪式嘛,该不会要上香拜佛吧。”
“算你答得沾了一点边。”易南坪乐呵呵地说。
致桦一脸无奈地说:“真要烧香拜佛啊。”
易南坪呢,人老了,话也多了,现在有女儿陪着他说话聊天,当然非常高兴,见女儿不怎么乐意这仪式形式,又是一大条的说词:“你可知道《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是三顾茅庐,并且是沐浴更衣,斋戒三日,才把诸葛亮请出来的。这书……”
致桦不太愿意听爹爹啰里啰嗦的长篇大论,又一次打断爹爹的话:“爹,您还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啊。”
易南坪虽然没上过学,但是,已到暮年的老人,多多少少有点爱吹嘘一下自己:“你莫要看我没文化,不识字,有些典故我还是懂得的。”
致桦好奇地问:“爹啊,您是怎么熟悉《三国》里的人物故事的?”
易南坪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听书看戏啊,之前村子里每年春节都要请说书的班子来村里说书,我每次都没有漏掉过,可喜欢听书了,可以长见识的。你小的时候,也到书场听过的。”
致桦笑着说:“嗨,我那时候听的书,全是一个公式,主人公最开始怎么怎么凄惨,然后就是有出息了,曾经在主人公头上作威作福的家伙,后来遭殃了。总之,永远是一个主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爹爹,您说是不是啊。听多了就没有意思。好在后来就没有了。”
易南坪有点惋惜地说:“是啊,这书说着说着就没有了。我们不识字的人,只能靠别人说给我们听啰。以前有文化的人极少极少。现在,你们都上学,可以自己看书,还自由,所以,讲书的失业了。”
这话题一说就说远了。致桦可不爱,就把话题又拉回来了:“爹,您说要把书传给我,到底需要办些什么仪式啊?”
易南坪见女儿很认真的样子,这才跟女儿说:“当初师傅传书给我的时候,我可不敢马虎的,全按师傅的要求照办,这才把书传给我了。”
致桦问:“那您的意思是,也要像您当初接书时的方式来啰?”
“这个肯定了。这是对这本书的尊重。这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吧。”易南坪回答女儿。
致桦只是一本正经地问:“爹爹快说说当初您接书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仪式。”
易南坪看着女儿着急的样子,也不卖关子了,一规一矩地说:“我刚才不是说了么,像刘备请诸葛一样,斋戒三日,你做得到么?”
致桦一听这话就笑了:“这有何难,小时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过年几天吃肉以外,其它时间都在吃斋,这有什么做不到的。难不倒我。”
易南坪见女儿真心求书,心里很是高兴:“只要你做得到,书就是你的了。”
致桦学着京戏里道万福的样子,给爹爹弯身道福:“女儿先谢过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