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前猜想须膺是因为同丈夫感情好,就仿佛好朋友一样,好朋友去世了,须膺怀念他,才来紫薇观做道士。崔宜以前同令燕关系亲近,她便拿自己和令燕去揣度须膺了。但是看了这一条符箓,她才发觉,自己错了个彻彻底底。
她虽然对须膺一丁点好感也无,甚至有些惧怕她,可知道了这些内情,她忽觉自己对她的不喜,都是一种额外的不公正,是要心怀歉疚的。
崔宜正坐在角落里出神,堂中众弟子忽一齐欢声,洋洋喜道,“龙慈师姊回来了。”
龙慈右手拎一只藤箱,身后还跟着两个粗布麻衣的人,一根扁担,前后抬着一只箱子。他们见了紫薇观众人,也很高兴,面上悦悦然,不住抱拳给众人作揖。龙慈在一旁的桌子上搁了藤箱,揭开来,捧出一条木盒,快步走上前,向众妙行礼,又把木盒奉到师傅面前,道:“师傅,这是坞里信士们的心意,拿马尾新做的一柄拂尘。”众妙笑而纳之。
随后,她又分而向众弟子赠了礼,有棉衣,有针线,有头钗,都是前坞的农人手作。随她上山来的二人也开箱送礼,末了,受众妙的邀请,在堂里落座,与众弟子一同吃斋饭。送到崔宜跟前时,崔宜犹在神游,龙慈叫她两声“宜公主”,她一哆嗦,见了阔别的人,一时惊怔,竟跳起来,楞一下,这才一头撞到龙慈身上,牢牢箍住她的腰,欢叫起来。
欢呼后,崔宜又觉鼻头一酸,眼里落出泪来。她不想叫其他师姊瞧见,悄悄抬手,抹干净了,方仰脸,微微羞赧,对龙慈道:“师姊,我现在有了道号,叫‘道婴’啦。”
龙慈很替崔宜高兴,把一只桃木篦插进她发髻,笑唤了她两声“阿婴”。
等龙慈入座,众女冠都聚拢来,问她坞中事宜。原来,众妙曾为先帝消灾解难,得了封赏,扩了紫薇观的地界,从此有了千亩的田产。紫薇观边聚而成坞,但众妙无心看管,便全交由龙慈打理。几年过来,观边地界白水绕田,桑麻成畦,就是四周的荒山,也垦出了百亩的山田,坞里更是鸡豚遍地,黄发垂髫,不知饥寒。人们感念龙慈,尊称她作“女官”。龙慈也常住前坞,处理事宜,极少回观中。
龙慈讲了一些趣闻,又谈及一件怪事,说自己向货郎订了一只铜镜,照理说,月上旬便该到坞里了,可时至今日,也不见货郎的踪迹。须膺远远地听了这边的谈话,蓦地立身,两步跨走过来,皱眉问道:“那货郎可是姓刘?”
龙慈颔首:“来坞里的,向都是他。”
须膺轻跺脚:“坏了。”
“出了什么事?”
须膺看一眼龙慈,默了片刻,道:“我有要紧的东西,该他送来。”末了,她又道:“你是辛拓的阿姊,不能叫他探一探此人的去向?”
龙慈敛了神色,道:“辛拓是义安的戍主,有他的事要忙,我未必请得动他。若师妹要帮手,我也可代劳。”
听了此话,须膺不快,但面上仍藏掩了,只是拱了拱手,道一声“不叨扰”,便走开了。
用毕斋饭,众弟子都搁了碗箸,收了谈话声,把眼睛望向众妙,等师傅发话。堂里彻底静了,众妙把嘴里的籽壳吐到碗里,手里顺着拂尘的长尾,慢声讲起募缘的事。
紫薇观有旧俗,冬至起,年节终,观中弟子都要下山,往市井山野里去,行善事,广结缘。众妙铺一张草纸,把笔毛在嘴里润开了,一面提笔在纸上勾画,一面唤弟子的名字,谁谁去何方,谁与谁结伴,都一一细讲来。被念了名字,弟子们纷纷立身,行礼领命。有些安排上交情好,弟子们互传笑眼,有的还在案几下偷偷勾手;有些安排上对头的,冷眼互觑,却也不敢驳命。
众妙念到中途,又告诫众人:“知道你们平日里一个个的,都古怪机灵得很,但到了外头,可都给我收敛着点,莫要干涉他人因果,别给我惹祸惹个大的。”
众弟子嘻嘻哈哈应诺。
末了,众妙唤一声:“道婴。”
崔宜忙站起身,躬身行礼。众妙睃她一眼,提笔在纸上画了个圆,道:“你往义安去,到了城东,自有胡庄的居士接待你。”
“弟子……一个人?”
“不,”众妙倒挟了笔,遥遥往人群中一点,道,“你与须膺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