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察司的正厅,赵怀书站在案后,认真听着司宫台的汇报。
眼前是一份厚厚的地方账册,从户部官员至各州府衙门,牵涉贪墨问题的记录清清楚楚。
“赵掌印,这几处地方官府的确问题严重。”一名司台低声说道,“他们虚报衙役人数,甚至。。。”
赵怀书抬头:“甚至什么?”
司台又呈上一册案卷:“司宫台查到州、道军队也出现这种现象,人数亦有问题。。。”
赵怀书闻言大惊,拿账册上,他垂眸思索片刻,问道:“兵部对此账册作何反应?”
那内侍答道:“兵部官员对此说的是战事还有流疫原因,奴婢试探之下,发现他们军中将领与六部之间有不少关系,奴婢不敢轻举妄动。”
赵怀书放下笔,眸中一片深沉。
“立即传令,所有账册核查不合规者,一律上报司察司。至于地方的阻力……”他目光冷峻,声音微沉,“将此事报给掖庭台,让他们派人协助核查军队数目。”
掖庭台虽以宫中事务为主,但皇帝已允许其对地方人员名单有所涉猎。
几日后,满城风雨。
司察司的严查让无数地方官员和世家大族胆战心惊。
然而,减赋税、削俸禄令推行至今,百姓却鲜有实际获益。
这成为世家攻击宦官的最大借口,甚至有人当堂进谏:“宦官擅权,令陛下失信于民。”
朝堂之上,百官皆知这是暗指司宫台。
然而皇帝并未对这番指责表现出任何不悦,只是淡然地应道:“司察司之设立,为保大梁之安稳。若有人心怀不满,不妨陈其罪证,朕愿详查。”
一句话,既显皇威,又令人不敢轻易开口。
然而,朝堂之下,世家并未因此罢手。许多地方官员开始联名上折,要求缩减宦官的权力。
一时间,司宫台与地方官府之间,战火蔓延至朝廷内外。
赵怀书一边默默执行皇帝的命令,一边暗中观察这场风波的走向。
在赵怀书的记忆中,司察司初建之时,曾因监督过于严苛导致多地官员联名请辞。
彼时皇帝亲自出面斥责,然而背地里却让司察司放缓了监督力度,暂时安抚了官员的怒火。
如今,这场风波与当年何其相似。但不同的是,这一次,皇帝似乎没有任何退让的意图。
以宦官与世家的对抗,削弱二者,最终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
*
寒风吹过,掀起几片枯黄的树叶,撞上檐角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尚宫局的偏厅内,几个小宫女聚在一起,寒风中夹杂着隐约的说笑声,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什么。
关宁经过,手中抱着一叠刚整理好的账册,耳边却清晰地捕捉到那些交谈的片段。
“听说了吗?尚食局一枚鸡蛋竟报了五两银子!这不是明摆着贪污吗?”
“是啊,昨日司宫台派人过来查账,那些库吏一个个脸色煞白,活像被吓破了胆。”
“听说连赵掌印都惊动了呢,这回尚食局怕是没好果子吃了。”
“但这也奇怪,外头一个鸡蛋不过一文银子,怎么到了宫里能涨成五两?”一个年轻些的小宫女低声问道,满脸的疑惑。
“这你就不懂了吧。”另一个年长些的宫女压低声音,一脸神秘地说道,“里头的门道深着呢!”
这时,另一人插话道:“不止尚食局,听说内务府也有问题!这几年宫里的开销越来越大,可不少东西都没用到咱们身上,钱却花得像流水似的。”
不多时,赵怀书从尚食局内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份账册,眉头紧锁。
他显然刚才听了几番争辩,心情并不轻松。正准备离开时,他抬头看到不远处的关宁,微微一怔,随即走了过去。
“关掌记。”他的声音温和中带着几分探寻,“你今日来此,是为了审账吗?”
关宁微微欠身行礼,淡然应道:“赵掌印,各司账册属司簿司管辖,臣不过是顺道查阅一些库存记录。”
赵怀书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她怀中的账册上,随口问道:“可曾发现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