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重重点头,“是,我会回来的。师兄,山长和夫子们在吗?我想拜见他们。”
温庭山道,“都在呢!跟我来。”
林泽跟上,穿过回廊来到半学斋临窗的一间茶室,几位师长正坐在蒲团上饮茶交谈。
“夫子!你们瞧是谁来了?”温庭山敲门进去后,朗声笑问。
正对门的吴序一眼就看见立在门口的林泽,人一下子站起来。旁边的李临序、王守光、石敬三位夫子跟着起身往后看。
林泽进屋,站在几位恩师面前,郑重作揖行礼,“北山书院学子林泽,拜见诸位恩师!”
吴序老脸笑成一朵花,三位夫子亦是欣慰欢喜异常,“快快起来!”
林泽走近几位夫子,眼中含泪,“山长、李夫子、王夫子、石夫子。”
过往在北山书院求学的记忆如放电影般,一幕幕闪现在林泽的脑海中。
第一次上王夫子的《大学》,严格的王夫子因为林泽答不完整‘於戏,前王不忘’这句话的出处,被罚抄《诗经》这个篇目二十次。
林泽从此在对待学问上,更加谨慎细心。原本来北山书院是抱着随便学一学的心态,因为那时候林泽已经加入陈辉鸣的队伍,觉得入编的事情非常稳了。
还好林泽没有真的放弃科举入仕,真正学习了正统的儒家文化和了解相关知识背景才知道,从龙之功入朝的危险有多大。
还有石夫子那种边游山玩水边讲《春秋》的独特教学方法,让林泽学会了深挖文中的细节。
通过一个简单的记时方法,看出周王朝面临分崩离析之时,哪些诸侯国已经不尊崇周礼,而孔子的态度也可以从文字中看得非常清楚。
……
在这里的几个月,林泽有太多的回忆。
仅仅一年多不见,在这里信息传递很慢的时代,林泽这次回来,有种半辈子过去的恍惚感。
这一次回来后,下一次不知又是何年何月了。
吴序握着林泽的手,也是感慨万分,这个
学生当初收得勉强,等离开时,又极为不舍。
“好孩子好孩子,快快坐下。”吴序拉着林泽去矮桌那边的蒲团上坐下,教了一辈子书,最有出息的学生竟然也是最有心的那个,怎能不令人动容。
三位夫子见林泽是一个如此性情中人,更觉难得。
吴序转移话题,免得他一把岁数忍不住落泪,“跟我们说说你后面参加科考的事吧?”
坐在林泽另一边的石夫子给林泽倒了杯茶,“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林泽多谢后,端起茶杯一边喝茶一边收拾好情绪,然后向夫子们缓缓说起科考的经历。
第223章第223章深情厚谊
等林泽大致说完这一路的科考历程,已经是一个小时后,桌上杯子里的茶水也续了四五遍。
吴序和在场的人都听得很认真,随着林泽的诉说,大家时而忧心时而大笑。
“没想到你这一路竟然如此波折,得亏你还是个安静的性子,不爱出去外头以文会友。若到那些个风月之地时常转转,可不得更曲折离奇。”石夫子看向林泽,意有所指,希望自己这个学生能听懂言外之意。
林泽微微颔首,回应石夫子的话。他也是怕了,自认为已经非常吸取电视剧地经验,轻易不出门,每天都是家里——国子监,两点一线的日子。
谁想到就这样都发生了不少事,真要是放学再去别的地方闲逛、看看风景,都不知道会发生多少意想不到的破事。
“山长、夫子,我想了一下,最大的波折便是国子监救人之事引起的。我已经是确认那人离开后,才回头去救的。在保持道心和自我保护两者之间,取得了最大的平衡,可还是发生了那样的事。”林泽将自己一直以来的困惑和心病跟夫子们说出来。
在家人面前,他说不出口。但是在山长和几位夫子面前,林泽却可以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挫败、愧恨、茫然都说个透彻。
也许是去明安寺的那次经历实在太过深刻,他看见了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在临终前仍为茫茫红尘中的人指点迷津。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慧明法师是在修行讲经。
林泽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像大师一样修行,关于善恶和得失。他做不到真正的圣人大能一般,为了善可以不顾一切。
但是林泽心里是认为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做些善事是对的。就像救马同春,林泽也不求他有什么回报,毕竟做好事是他自己的修行。
但是没想到善举不仅没有得到正向的回报,反而因此惹事上身,被马同春纵火谋害,只因为对方认为自己是趁机想跟虞伯钧这个侯爷搭上关系。
他就是不想被这个人知道自己救了马同春,所以等他们离开才去施救。
这样做,既能成全自己的道心修行,又不因此横生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