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云说:“上回我姐还问我,我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的事儿。城哥,你说呢?”
周长城想起昨天自己在厂里挨了别人的排挤,心里涌上一阵烦忧,他最近心里想的全是工作,因此和万云没有怎么谈过心,夫妻两个平日里倒也经常说话,都是日常对话,实际的情绪却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可现在周长城也没这个心思,生活混乱,剪不断理还乱。
这个时间说到孩子,周长城想到彭双到了酒宴后面,一直在哭,彭颖抱着怎么都哄不住,只能过来找彭鹏,彭鹏一身酒味,把孩子熏得哭声更大了,夫妻两个手忙脚乱的,也没哄好,女眷的那桌人一直轮流抱,轮流哄,都没有哄好,一直哭到酒宴散席,哭累了,嗓子都哑了,才睡过去。
周长城揉揉脑袋,下了班,回到家他就想清清静静的,看会儿电视或是发会儿呆,要是一回去还有个婴儿哭个不停,他可能会没有耐心,也不会像姐夫做得那样好,于是就摇摇头说:“我们还是再放放吧。”
万云闻言,稍稍放了点心:“我也是这么说。”
她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说话做事考虑不周全,怎么能带好另一个孩子呢?尤其是看着彭鹏和彭颖两人对着彭双措手不迭的样子,就觉得成就一场父母子女之间的缘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还是再等等吧。
两人走了快一个小时,才回到珠贝村,已经快十点了,二楼的灯亮着,是桂老师回来了。
周长城和万云在楼下洗漱之后,你捏我,我捏你,亲一亲,往楼上走去,准备和桂老师打个招呼就回房睡觉,可到楼梯口的时候,就听到里头没有压住的争吵声。
是桂老师和裘阿姨在争执。
裘松龄低声不知说了句什么,桂春生大概脾气上来了,扬开嗓子说:“你知道我不可能跟她同处一室的!你很不必说这样的话!”
周长城和万云本还想着去敲门打个招呼,但从未听到两位体面的长辈这样吵过架,顿时面面相觑,站在楼梯口进退不得。
过了一会儿,裘松龄拿起自己的手袋,开门,从桂春生的房里出来,下楼时看到两个尴尬的小辈,只是冷淡地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继续往楼下走去。
这时桂春生也从房间里走出来,脸上都是疲倦之色,看到周长城和万云回来了,对周长城说,哑着嗓子说:“外面天黑,拿着电筒,去替我送送裘阿姨。”
裘松龄听得桂春生这句话,顿了一下脚步,还是没有回头去开铁门。
周长城赶紧拿了电筒追上去,把裘松龄送到停车场,自己再折返回家。
周长城把裘松龄送走后,回来和万云说:“裘阿姨脸色很差,估计是跟桂老师吵大架了。”
“桂老师心情也不好呢,话都没跟我说,裘阿姨走后,他把门关上,就关灯了。”万云坐在床上,说起桂春生刚刚的冷淡。
真奇怪,两位长辈一向来都是温和恩爱的,尤其是桂老师,从未见过他这样不绅士的时候,只是大家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两个做小辈听话也只听了两句,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更不好多问。
此后有三个月时间,裘松龄都没到访珠贝村,桂春生也没有外宿过。
第144章第144章
六月份广州的天气,不是暴雷下雨,就是太阳高照,甚少有处在两者中间的阴凉天。
朱哥挨打,血流一背送到医院去缝针的时候,就是一个大中午,太阳最猛烈的时间。
这件事,要从去年底开始说起,大概十一月初的时候,朱哥刚忙完一个工地的活儿,又被另一个叫钟大海的老板给火急火燎地找上了,说他有一栋新楼,已经打好了地基,准备往上起高楼,需要几队工人来做事。
本来朱哥跟钟大海不认识,是朱哥的一个朋友介绍的,他们这些小包工头时常在一起,有竞争,抢生意,但钱是赚不完的,想要长久发展下去,关系得保持好的,所以也会互相介绍活儿。
那个时间段,刚好朱哥闲了十来天,因为又是接近年底,大家都觉得最多就接个短期的活儿,再干一个月就回老家过年,有天大的事情,也等到明年来说了。
可是朱哥不回老家,有些人也愿意多挣点钱,于是有一小部分人提早回老家过年,有一大部分人则是留下来跟着朱哥,去给那个叫钟大海的老板盖高楼。
朱哥带着两个兄弟去钟大海租来的办公室里头看图纸开会,开过会,发现他这栋楼的地基刚打好,往上盖个十五层的楼,保守估计得要六个月,朱哥对这种长期且稳定的活儿还是很有好感的,这意味着半年内,无论是自己还是兄弟们的工资和收入都有了保障,于是评估一番过后,跟几个熟识的小工头通了气,就和钟大海签了承包协议。
这个钟大海,有人说他是广东人,有人说不是,他也从未提过这个问题,粤语、潮汕话、客家话和普通话,他都讲,常年活跃在珠三角,去年在广州成立了一个包含他在内只有五人的地产公司,又不知从哪里找了个中间人,在海珠的一个村子里,跟他们村集体企业买了一块地,准备起楼。
这地方是在广交会馆的东侧。
广交会是全国有名的商业盛会,国内很多省市的企业,不论是想做外国人的生意,还是想做国内的生意,有渠道、有能力的话,都愿意去租个展位参展,从改革开放至今,广交会馆举行了成千上万场展会,促成许多大小生意,繁忙的时候,每个月至少有两三场不同的展,是一个很好的商家交流平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背景,周围的衣食住行,尤其是酒店住宿,就成了很吃香的行业。
钟大海买的这块地,就处在广交会馆东面的一条小分叉路上,当时华南快速还没有开始建,虽然临近广交会馆,但说起来其实是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更没有私人酒店,周围都是些农田和果园,当地村委也是看这块地没什么贪头,刚好钟大海给出一个不错的价格,就决定把这块地方卖给他。
说起来,钟大海的发财痕迹其实是海市蜃楼堆积起来的。
此人酷爱赌博,仿佛从记事起,就是在赌桌上混吃的,骰子是他的再生父母,牌九是他的兄弟手足,这人虽然是在广州、东莞和珠海等地常年混迹,但更经常坐小舢板到澳门赌场去赌,赢了一掷千金住葡京,输了两手空空偷鱼蛋,被人追债,就再跑回大陆来。他不在大陆赌博,因为广东公安对“黄赌毒”抓得严,罚款也重,没有明面上的赌场,就是有,进去赌几天几夜也是缩手缩脚的,过不了瘾,还担惊受怕的。
钟大海这种滩头上行走的人,也认识了一两个混迹堂口的大哥,自己手底下聚了几个跟着他吃饭的小弟。
去年初,钟大海拜过关公和黄大仙,运气爆棚,手上赢了不少钱,他深知在澳门是留不住这笔钱的,于是让人换成小黄鱼,叫上两个信得过的心腹,把这些金条绑在身上,从珠海偷渡回来,又去深圳找地下钱庄,把小黄鱼换成了现金,七拐八拐,在省城广州最中心的地方海珠区,买下一块地,当然海珠广场和江对岸那一带他是买不动的,但是买到边角区域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钟大海想学香港和澳门的那种商场模式,底下三五层作为商铺出租,上面的楼则是作为酒店经营,他看好这块地方,改革开放之风越来越猛劲,海珠是市区,广交会只会来更多的人。
常年在赌桌上过夜的他,也知道赌博不是长久之计,他还挺会打算,晓得要有个长期进项,全国各地做生意的人来参展,他就做这部分生意人的生意。
土地是集体制,不可进行私人买卖,但村委出让土地财产是另外的说法。
当时别说广州,就是整个大陆也没有几个专业、明确的地产公司,钟大海成立的这个房地产公司,只有这一个项目,里面只有五个职工,其中三个是跟他混迹各个赌场的弟兄,两个是当地找来真正打杂做事的,为了建起这栋楼,这里拉一群人,那里拉一群人来做事,明晃晃是个草台班子,朱哥就是其中的一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