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到目前为止,因为周长城的工作迟迟没有确定,两人再也不敢提要搬出去住的话。
由这件事中,万云和周长城学会了一个广东人的生存信条——顶硬上,事到临头,咬紧牙关,硬着头皮也要去做。当然,在后面长长的人生中,这种“顶硬上”的时刻还很多,生活的长征千万里,这不过是刚起了个头罢了。
也正是这次全屋翻新,让万云在广州认识了第一个朋友,丹燕嫂。
桂老师让村委介绍的施工师傅,是租住在珠贝村的一个租户,叫朱卫军,其人是河南来的,纠着了老家来的十几个小弟,在广州各区的各工地干活,是个小包工头,而冯丹燕则是他老婆,他们一家子人口众多,朱卫军的老娘,另有他和丹燕嫂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儿,三代同堂,在珠贝村已经住着有三年了。
朱卫军少做这种室内的小工单,但他和村委关系不错,就一口答应下来,接了桂春生的这个单子,自己并没有出面,而是叫了几个兄弟过来,先是水电的改装,然后是院墙加高,再装上主家要求的铁箭头,至于房子里头刷墙的事,也一并都安排下去了。
万云在旁边听着,一个字都不敢漏掉,怕把桂老师的房子给搞砸了,等朱卫军说完,她总算明白了其中的流程,虽不懂其中的关窍节点,可脸上没有露怯,仿佛很有经验的样子,还跟着去建材市场与人讨价还价,何况大家都住珠贝村,勉强也算得上是邻居,又有村委的人做担保,倒是不怕偷工减料。
而认识丹燕嫂,是因为万云要给这几个来做工的师傅们做午饭和晚饭,他们临时在小院子里结了个灶台,只要不下雨,万云就在外头炒菜。
丹燕嫂是随着她丈夫朱卫军来见这家主家的,此人个子不算顶高,长发用个塑料水晶发夹夹在脑后,一双眼睛精明,脸色红润健康,手掌粗糙,一看就是常年做事的人,笑起来时一副极讨喜的模样,说话语速又快又密,机关枪似的,哒哒哒。
桂春生和周长城早上时在,凌一韦比小两口更像借宿的,早上都不见人,所以家里的事大部分时间是万云盯着,丹燕嫂见她一个外地年轻女人在家,以为她脸皮薄,便用带着河南口音的普通话跟万云商量:“妹子,姐和你商量,这几个师傅的饭菜我包了,工期二十天,你给我四百块钱就好。恁看中不?”
万云吸了一口气,四百块,这个丹燕嫂真敢开口,她这阵子每日去市场买菜,已经很熟悉这里的菜肉价格了,若是这个饭菜的活计包给丹燕嫂,那她至少能赚一百块,便摇摇头:“丹燕嫂,我们都是平头小市民,能省则省,师傅们的伙食我自己做就好了。”
冯丹燕还想劝:“这些都是我们老家来的人,他们吃什么干活有力气,我最清楚,我不在你这儿做饭,每天做好了送过来,你省事省力,放心交给我!”
万云还是摇头:“我每天没事做,还是自己来。”
冯丹燕看这万云油米不进,刚开始有些不高兴,环绕这小院儿,瞎看一通,说这个要改,那个要动,万云听两句,知道这人在莲藕上打孔——找地方出气,就不搭理她。
可冯丹燕这人性格奇好,十分开朗,转头就忘了这点不愉快,跟万云重新说起话来,问她是从哪儿来的,家里男人是做什么的,跟这家主人桂春生是什么关系,叽叽呱呱的,嘴里没个停,有点打探的好奇,不过也不越界,不算让人讨厌。
万云边择菜边和这冯丹燕说话,她刚来广州,也没个朋友,其他邻居大多是村里人,不怎么和她这个外地来的说话,能有个人在自己耳边动个声响,万云还是挺开心的。
“我们刚从老家来,我爱人还在找工作。”万云省掉了一些不必要说的话,跟丹燕嫂说起家常来在,至于和桂春生的关系,她用亲戚两个字轻描淡写地含糊了过去。
冯丹燕看万云买了辣椒,捻一个起来放进嘴里嚼,直言她败家:“你这里这么多空地,不留点地方来种瓜种菜,刚刚还说自己能省则省,咋这么不会过日子?”
万云笑:“我刚到没多久,还在适应这里的天气,接着又要处理房子,什么都来不及做。”
冯丹燕表示理解,也是埋怨起这一阵的回南天:“哎哟,妹子,我第一年来的时候,遇上这样的天气,真是急得跺脚,心都跟着焦躁,天天想着什么大城市,我不待了,和俺男人闹着要回河南老家。那时候手里没点钱,孩子们又小,衣服也没几件,湿哒哒穿在身上,人都要长出蘑菇来。现在住了三年,也有点经验,开始适应了。”怕万云不懂,叮嘱她千万别开窗,通风没用,要保持干燥。
万云这才知道回南天这样麻烦,赶紧放下手上的青菜,马上进房间把所有门窗都关上。
说完天气,又开始说这村里的事,别看冯丹燕在这儿住了有三年,但真正能交心的朋友,真数不出两个来:“村里的女人不跟我们这些外地的玩,有外地来打工租房的,总是来来去去,刚认识没多久,过两个月就搬走了,能住满一年的都没几个。”
“你呢?你准备住多久?”冯丹燕问万云,神色间有点期盼,她也实在没人讲话,寂寞得厉害,有个新的人进来,便想多和人交往。
万云拿起水管冲脸盆里的菜,身上和额头上都是粘腻的汗:“不知道呢,先住着吧。”
听万云这么一说,冯丹燕叹口气,不再追问,说:“妹子,我要回去做饭了,后头有空了,我再来找你说话。把我家小妮儿带来给你看看,俺妮儿长得可俊了,你一见就会喜欢!”
万云也希望能有人说说话,别说发展出潘老太那样的交情,哪怕是个能一起上街买菜的也行,便满口答应:“好啊,我天天都在,你要来就来。”
冯丹燕这才开开心心地哼着歌回去了。
第089章第89章
在来广州之前,不论是平水县的人,还是桂老师,都说大城市机会多,周长城茫茫然跑了两周,晓得这里的机会肯定比县里多,但是更晓得了天地之大,自己之渺小。每当挤在公交车上,混在沙丁鱼般的人群中,看着城市边缘巨大的落日时,他就觉得自己像是一条调到岸上,失去了水分的鱼,喘息个不停。
因为要在家里时刻盯着那些水电和泥水师傅们干活,白日里,万云连珠贝村都没有走出去过,好在那个丹燕嫂时常过来和她说说话,让她的生活不至于那么闷。
夜里,桂春生照例晚归,而周长城又是一身疲惫,没有收获回来,吃过饭,两人动也不想动,关上大门,径自躺着坐着。
周长城睡在那张硬帆布做的行军床上,拿出一个小本子,把自己跑过的厂子和对应的岗位待遇,一一划掉,有的则是打了个钩,写满了字。
万云在旁边看着,捏捏自己的手臂,一整天下来,除了要给那几个师傅做饭吃,有好多垃圾也要她丢出去,得走到村尾的垃圾池去,颇有点距离,这几日双手都累得发酸,只能在空闲时自己揉捏一番。
周长城看万云把行军床搬到书堆边上,背靠那些硬邦邦的书籍,没什么精神的样子,坐起来,大手帮她捏手臂:“要是太重的东西,就等我回来丢,别自己去了。”
“哪里用等你,我闲着也是闲着,当然要自己来。”万云心疼周长城,看他嘴角长得泡,说,“我跟着丹燕姐学会了煲广东凉茶,还学了怎么做凉粉,明天你出去时,我给你装一壶。”
“对了,有些钢铁和纸皮,我拿去卖废品了,这几天赚到了五块钱。”万云兴冲冲从一个袋子里掏出几张折过的旧钱出来,“广州的废品比县里的贵两毛钱。”
周长城见着这五块钱,并没有高兴,反而是觉得心疼,揉着她的掌心,小声说道:“小云,跟着我,你受了不少苦。”
本来万云不觉得苦,回南天终于过去,空气里逐渐干燥,再没那种粘腻的难受感,家里的水电重新拉好,墙皮刷好,明天开始搅拌水泥加高围墙,事情就完成得七七八八了,一切都在按进度进行,万云每日买菜做饭卖废品,有事情做好过闲着,可被丈夫这么一说,忽然心中一酸,有泪滴下,双手张开,钻入周长城的怀里,抱住他,滋味难分。
从前在平水县,是自己熟悉的地头,她亲姐姐又在县里,县里回万家寨也不远,她觉得自己是能回头的,可现在呢,她和周长城只有彼此了。
周长城何尝不知道万云的惶然,这次离开平水县,就相当于和过去割裂了,双臂把她抱紧,心中掠过一阵阵凄惶,却还是努力安慰她:“别怕,我今天看到一个专门生产洗衣机配件的作坊,他们要工人,一个月给一百二,不过休息时间一个月只有两天,中午我和他们的老板聊了,那老板对我挺感兴趣的样子,说让我过两天再回去问问。”
“要是这个作坊要我,我就去上班。一百二就一百二,我们先在这里生存下来。”原本周长城的目标薪资是一百九十八,可找了这么多厂子,也没见着这么多钱的工作,这时候也不得不放低身段了,至于向谁证明什么,这些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