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让探春出来,问她看中哪一位了。
探春没有选条件更好的戴进士,反而选了陈举人。章凝疑惑看向探春,贾敏和黛玉却笑起来了,觉得探春委实聪明。
探春和章凝解释着:“戴公子心气太高了。”戴进士一进门就四处打量一番,话里话外都想攀扯林家,他之所以来,是看中了林府。
而探春知道,自己能给的肯定不多,一定不会如他的意。所以现在戴进士看起来前程远大,却不如陈举人踏实稳重,更适合过日子。
贾母既然说了探春的婚事交给贾敏做主,便和贾政、王夫人说好了。贾政见贾敏选了一个读书人,心里也乐意,倒是王夫人觉得家底太浅薄,只是探春是个庶女,贾政同意了,她也不说什么。
倒是赵姨娘嘀嘀咕咕半天,说贾敏选了落魄举人给自己的亲侄女。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了贾敏的耳朵里,探春气得脸通红,给贾敏赔罪。
贾敏神色淡淡说:“和你无关。”但探春已经不好意思在林府住下了。探春回去之后,没几日,便听说赵姨娘去佛堂里念经去了。
贾敏虽然不在乎,但是也难免生气,说了句:“早就该管束了。”
黛玉却说道:“她深得二舅舅喜欢,又有一子,想来二舅母也为难,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糊涂的。”
可过了几日,又听说赵姨娘病重了,许是熬不过去了。
贾敏知道这里面有猫腻,但也懒得去打听了。
她不知道是,赵姨娘对贾敏心怀怨怼,暗中勾连马道婆,要诅咒贾敏,好在这事被王熙凤抓到了,告诉了贾母。
贾母当时就让人喊来了探春,问探春怎么办,探春没想到赵姨娘如此糊涂,也知道赵姨娘怕是难以再活命了。只是赵姨娘毕竟生养了她,她泪流满面,给贾母磕头,只求给赵姨娘一个体面。
贾母直接安排自己的心腹了结了赵姨娘,连贾政都没有告诉,之所以告诉探春,是以防日后这事透露出去了,探春可以作证。
这事并没有在贾府掀起波澜,王夫人刚高兴赵姨娘没有了,那边贾母就给贾政添了俩丫头,说是服侍贾政,气得王夫人一天没吃下去饭。
黛玉知道这事后和贾敏说道:“外祖母何苦老是做恶人呢?”
贾敏只能告诉黛玉:“许是做婆婆的都不喜欢做儿媳的将儿子笼络过去吧。”她也不明白,贾母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给王夫人添堵是为了什么。
过了夏,探春的亲事也有定音了,陈举人的父母兄长一家入京了。
陈家入京之后,便请了官媒去贾府提亲,陈母和陈举人嫂子都是和气的人,虽然陈家在当地是大户,但放在京城里却不够看,而且陈举人前面还说过一次亲,所以陈母对能娶到探春这样国公府的姑娘,即便不是嫡出的,也很是满意。在见到探春之后,就更满意了,探春模样不错,落落大方,而且知书达理的。整个泽州府都难以找到和探春这样的姑娘。
探春还给贾敏和黛玉一人做了一身衣裳,给林海做了一双鞋。
她的心灵手巧,又格外用心,贾敏看了之后也很是喜欢,心里想着为了这身衣裳,也得多给探春些东西。
黛玉也很是高兴,能被人感恩有所回报,自然是件高兴的事。
探春自从亲事定下之后,也照样去学堂里帮忙,这事没有瞒着陈家,陈家自然是乐意的。而且永平郡主还特意给探春送了贺礼恭贺她的亲事,若不是因为探春在学堂做事,永平郡主那里会知道她呢。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过去了,中间夹杂着,黄氏一家搬家,章凝和迎春先后有孕,林丛婷出嫁之类的事,便到了黛玉及笄之日
第107章过往
及笄是件大事,尤其是黛玉身份又较为清贵,是林海唯一的嫡女,而林海又入了内阁。正月下旬,林家就开始忙活黛玉及笄之事。
贾敏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请了探春前来帮忙,探春自是尽心尽力。
王熙凤送探春过来的时候,笑着对贾敏说道:“我也想过来和姑母学些本事呢。”
贾敏却说道:“贾府的一摊子事还得你忙呢,而且你下头又有几个孩子照顾,探春年岁也大了,也可以帮衬我了。”
王熙凤不知道贾敏知不知道赵姨娘的事,但若是贾敏知道,那可见贾敏的心胸,竟然还能拉一把探春。当然她虽然不喜欢二房,但探春毕竟也姓贾,若是她有个好前程,贾府也跟着沾光。
王熙凤又说起天气:“正月的时候还冻得够呛,整日刮风下雨的,没想到入了二月,一日比一日暖和,我瞧着外头的迎春花都怒放了。”
“可见是林姐姐有福气,老天爷都给几分面子。”探春在一边打趣着。
涉及到黛玉,贾敏也没忍住,笑着说道:“生玉儿的那天,院子里的花一下子开了,香气扑鼻。”这件事还是贾敏头一遭提起。
虽说林家不信这些,但有些吉兆,林家人还是很高兴的。
到了正日子,京城里权贵之家几乎都到齐了,探春这才后知后觉林家的显赫,往日总觉得林家子嗣单薄,没想到林家的权势如此之盛。
黛玉一早就起床梳洗沐浴,换了件烟紫色衣裙,坐在正堂后面小厅里的罗汉床上,由姚黄等人陪着,等着辰正开始的及笄礼。
期间不停有小丫头来禀告,那位宾客到了。
这场及笄礼,贾敏根本就没让黛玉插手,黛玉连自己及笄礼上的赞者、司者都不知道。
黛玉等得有些无聊,看了一眼大座钟,还差一刻钟。
曲港一边帮黛玉收拾衣裳,一边低声咕哝着:“不知道太太请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