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周澈也到了上朝的日子。
当其踏上眼前犹如长龙的层层阶梯,入眼便是尚未明晨的金銮殿,几束微光透露,勉强照明仍留存于昨夜的前路。
即便是提早前来,朝殿中却已然立着一排排大臣,越往里边品阶越高,人也越稀少。他在众臣不动声色的打量下朝前面走去,越往前,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就越发大胆。
最后站在当今丞相陈有成的隔旁,其间有着一条小道分开。
还未站定,就见自己的二皇兄随之而来,引得朝野侧目,一时间盖过了周澈这个新人的风头。
显然,后者在朝政官场中如鱼得水,更有丞相一党的文官在后撑腰,这也不见得是件怪事。
周澈淡淡看着这位面上和气的兄长缓缓向自己走来,最后站在身旁:“今日是四弟头次上朝,可还顺利?”
但若说周治是一条心狠手辣的毒蛇,那周澈便是一只藏的极深的奸狐。恶人同恶人相见,若不结成盟友,那就得是斗得你死我活。
“多谢二哥挂念。”周澈闻言也挂上了他习惯性不着调的笑容,看上去显得人畜无害,说罢,也不再多加寒暄。两人都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恭敬地等候开朝。
片刻之后,皇帝缓缓出现于众人视野,坐上顶峰之位后,底下的公公一扯嗓子:“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随后,扬州水患率先被拉上场面儿谈:
有人立马说朝廷拨款先安抚灾民,再做赈灾的工;随后便有人反驳道赈灾为先,若不先赈灾,谈何安抚民心?又有人说,还是应该先改良扬州水利,方才有解决之法;而后立即有人出言嘲讽,待改良了解,扬州早已民不聊生。。。
七嘴八舌,原本安静的朝殿竟随地生惊雷,有平淡拘谨的,有耿直大方的,有急忙进谏的,有阴阳打压的,各式各样的声色声调纷乱不已,吵得周澈有点头痛。
但在他看来,那些本是各执一词的官员们,在听到以丞相一党之中有人将其反驳,不是立即调转口风,好似是被怼得一言不发;就是默不作色者冷眼看局势走向。
如此下来,敢与之抗衡的唯有太傅为首的一方文官。
周澈默默扫过那些正处于中心地带的官员们,其中便有前不久刚归朝的谢礼书。
他知此人颇有气节,且在朝中颇有威信,却不对其透露宋青背后所谓何人。只想着此人若是不为自己所用,宁可将其抹去,也不可落入他人阵营,以免妨碍了皇兄招募朝中势力。
周治余光扫过这只狐狸,便知其没安好心。不过,他倒也不再此时打草惊蛇,想看看自己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四弟究竟在盘算些什么。
将水患一事翻了过去,陆续皆是相对分散的小事。其中当有人提出扩充本朝兵马,毕竟现如今便唯有霍家军可称得上是大燕国防,倘若他国进犯,怕也是对大燕也是不利。
这件事倒是引起了皇帝的兴趣,便询问起在场他人意见。只看见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支吾吾的也说不出什么。
大燕以文为重,人人都将进京做文臣为毕生所求,一时间也找不出什么好苗子来。
见皇帝有些扫兴,谢礼书便上前说道:“今年文武双科已揭榜,皇上不若从中看看,说不定其中正有圣上想要的人。”闻言众人立即纷纷附和,这才将此事揭了过去。
又过了些许时间,终于一声门外下朝的钟声敲响,周澈只感觉这通身僵得发麻,令他不免泛嘀咕,看来这朝臣也是不好当的。
走出宫门,便远远的望见谢礼书时不时被途径的官员们搭话,一旁的邹世明看出了他的疑惑,便装作不经意道:“谢大人也真是收了一位好门生,已高中‘两元’,听闻其才高八斗,今年状元想必也是板上钉钉。”
因周澈为周岚清后次年降生,便有要避其锋芒之言,以至于其儿时是在邹家养过一段时日的,尤为受太傅邹景林所喜爱。
同太傅府中嫡长孙邹世明自小一块长大,更是有竹马之谊,自是知晓对方的志向。
虽邹世明心中更倾向于周澈为储君,但也知其只愿扶持大皇子上位,再加上大皇子为人确实可称得上君子,更有君王之谋略,便也没有多说什么了。
周澈闻言问道:“可是温陵知府嫡子?”
邹世明先是点头:“正是。”随即不由得赞叹:“此子可非同常人也。”
“此话怎讲?”
“倘若是旁人,考至会试不是两鬓斑白,就已是步入中年,可这位今年尚且二十有余,真乃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