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手工业需要更多的工人,制船,水手等一应的人都缺额许多,这样才会让如今寻不到生计的人,谋到出路。”
此世没有郑和下西洋,世人对海外的事知之甚少,多是有洋夷来这边,才能知晓一二,由此对于未知的世界,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出去冒险,正是因为没有保障。
而若是由官府来牵头做事,有强大的海军护航,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做成大昌朝的下西洋壮举。
这不是为了炫耀国力,而是为了获利。
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若是真要新政改革,处处以银子作为结算的货币,大昌朝的白银储量根本就不足够,只有吸纳了外面的白银,才这能让银子流通起来,更好的为新政输送血液。
只是岳凌所绘制的蓝图,实在是不知多少载后才能实现的场景了。
从最初应对倭寇袭扰的片板不下海,到万艘船只渡大洋,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只是岳凌诉说了心底的愿望,便让薛宝钗想入非非了。
她是这能想像到岳凌所说的景象,就越坚信,跟在岳凌身边,会慢慢看到更加与众不同的风景。
“说来,侯爷要摸清近海的商路,早在之前就由薛家二房在跑了。他们就是薛家做海贸生意的,最远曾去到过天竺,但从他们口中说,天竺也不是最西边了,天竺以西还有着许多国家,他们同样富饶,且织造工艺粗糙,丝绸在他们眼中如同神迹一般。”
“若是丝绸能卖到那里,或许能炒成无价之宝了,这便不是十两银子一匹,十五两银子一匹的价格了。”
岳凌连连点头道:“目标的确很远大,只是眼下,近海还有倭寇海盗盘踞,有他们的威胁,无法保障安全,别说出去贸易了,便是在近海打鱼的渔民,都常常要被袭扰。”
薛宝钗皱眉道:“可是倭寇之患已经足有数十年了,官兵也不断围剿过,却始终无法彻底剿灭,甚至倭寇还更兴旺了,其中不乏有世家大族与其暗通款曲,更有边关将士养寇自重,以此向朝廷索要军饷之嫌。”
“而如今倭寇更是转向了福建,在近海之地作威作福,来去踪迹不定,官兵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若是侯爷想一举剿灭倭寇,的确也太过不易了。”
正在此时,门外又有了动静。
香菱起身去开了门,就见是林黛玉站在门外,往里面探头望着。
“我听说岳大哥来宝姐姐这边了?我便来看看,岳大哥有没有欺负宝姐姐。”
林黛玉的眼眸滴溜溜的转了几圈,还是难掩面上的心虚。
薛宝钗起身将林黛玉迎进了房里,笑着道:“侯爷怎会欺负我呢?”
林黛玉嘟了嘟嘴,“昨天他才欺负过我了,宝姐姐你别看他长得英俊,气质又出众,还有才华,能体贴人心,但他其实坏得很呢。”
薛宝钗无奈笑笑,不知林黛玉是在说岳凌的不好,还是在夸奖他。
携着林黛玉也来到桌案边坐下,薛宝钗道:“我和侯爷在谈论一些公事,如今是遇到了些瓶颈了,林妹妹也来得刚好,若是能为侯爷出些主意就再好不过了。”
听得是商讨公事,林黛玉也丢下了方才的小心思,认真听着二人将方才房里的所说之事重新复述了一遍。
再结合之前她所了解到的案情,林黛玉蹙了蹙眉头,思虑着道:“目前的局势很是明朗了,江浙署衙的赵丞相是个坏官,他的背后有朝中更大的官做靠山,一时便是陛下也不好轻动。”
“岳大哥就更不好动了,遍地都是他的耳目,连现在在苏州城里做事的官差都或多或少的与他有牵扯,若没了这些人,岳大哥也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从大局上来看,倭寇也不得不除。那就将两人捆绑在一起,一并除去,不就好了?没了赵丞相,其他的人便没有主心骨,只能由岳大哥摆布了。”
岳凌思忖道:“林妹妹的意思是,让我用这个倭人国使的身份,与赵德庸取得联系,而后引诱他与倭寇结盟来对我不利,如此便能定他个通倭的罪名,还能引倭寇出动。”
林黛玉点点头,“总体来说并不差,只是倭寇凶恶,而且比商人还逐利。”
见薛宝钗望过来,林黛玉吐了吐舌头,挽起了薛宝钗的手臂,笑着道:“当然我不是说宝姐姐了,宝姐姐是最好的。”
薛宝钗揉了揉她的头,无奈道:“你继续说正事。”
“所以,要想让倭寇有所行动,那必然要有个更大的利益诱惑。”
“利益诱惑?”
岳凌喃喃重复,“有了,就是那个!”
林黛玉,薛宝钗相视一眼,好似也读懂了岳凌的眼色,皆是喜笑颜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