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二人兴奋的眼神,高力士却摇了摇头。说道:“此事只是我的猜测,没有证据,我不敢妄议此人。所以,要等事情快要浮出水面的时候,才能验证我的猜测。暂时无可奉告,还望二位恕罪。”高力士的态度,更让李瑁心中一沉。——连高力士都不敢议论的人,身份自然不简单。是宰相李适之,大将冯将军,还是皇室众人,甚至是……太子李亨本人?一连串的人名出现在李瑁脑海。只是仔细想想,却没有一个完全符合“要求”的。也罢,反正早晚有一天会水落石出。到时候李瑁会狠狠打李隆基的脸,让他知道,他所不信任的儿子屡屡以身涉险,揪出了他信任的谋逆之人!三日后,约定的日子到来。天色已暗,月光如洗。李瑁再次来到了那片柳树林,果然,几名黑衣人已经在树下等着。李瑁走近他们,轻描淡写地道:“你们既然要跟随本王,那么从此一切行动都要听从我的命令。现在,本王命令你们停止一切对太子殿下、对圣上江山的诋毁和攻击,若不是本王吩咐,你们不许再犯。”为首的黑衣人恭敬行礼:“是,殿下!”李瑁满意地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一些:“很好,先告诉我,你们是怎么联系上其他同伙的?又是如何进行计划的?”黑衣人回答得非常详细,似乎真的没有任何隐藏:“我等主要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联络彼此,比如使用特殊符号或者口令传递消息。小人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拥立殿下即位!只是殿下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有些事情殿下若不做,我等早晚会帮殿下做。”“谁说我不做了?”李瑁冷哼一声,道:“我告诉你们,我早就看父皇不顺眼了,他眼里只有太子,没有我这个儿子,从小到大就捧杀我,我母妃去世以后,便对我爱答不理。这样的父亲,要来何用?”说着,李瑁又贬低了一顿太子李亨。有了高力士做担保,李瑁什么都敢说。主打就是让这帮人相信自己。见他将对李隆基和李亨的不满全都倾诉出来,黑衣人眼神中露出了几分兴奋和满意之色。仿佛……仿佛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听到李瑁说这些的。李瑁说完,便道:“现在你们可以相信本王了吧?本王是要徐徐图之,不是轻举妄动,日后不要再打无准备之仗,做无命令之事了,懂了么?”“懂了!”在李瑁的刻意而为之下,似乎已经彻底和这些人融为一体。郭子仪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都觉得十分揪心,殿下这是在刀尖上走路,每一步都是危险。有了李瑁的暂时维稳,“拥趸者”们暂时没再闹出事来。现如今刺杀太子的刺客已经抓住,而且死了,按道理说他们可以离开咸阳城。可太子伤势未好,李隆基似乎也有些怕了,总觉得有刁民想要害他,生怕在路上再出些什么事端。索性已经逃跑了这么长时间,干脆就一逃再逃下去,再在外面待个几日不成问题。又三日过后,一驾富丽堂皇的马车出现在了咸阳城。车子停在城内,一名男子缓缓撩开车帘子,露出相貌。这男子穿着富贵,容貌清秀,神情间透着几分自负。马车缓缓驶过繁华的街市,吸引了许多行人的目光。男子懒懒散散地咸阳城中四处逛了逛,一直到当天晌午,马车停在了皇室一行人暂住的别院门口。马车上有随从下来,前去敲门,却不料被看门人一顿训斥:“你们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不长眼吗?不知道这是什么人的地盘吗吗?也敢轻易敲门?!”然而就在这时,男子轻轻挑开车帘,露出了他的面容。只见他清俊的脸庞带着几分笑意,眼神却异常锐利。看门人一见之下,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下请罪:“永王殿下恕罪,小人一时眼拙,不知是殿下驾到,请殿下恕罪!”不错,此人正是李隆基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此人某种程度上比李瑁还受人尊敬,处处都有拍他马屁的人。不为别的,只为永王这人情商很高,懂得为人处世,即使母妃早已经过世了,却仍然在宫内和长安城留有一席之地。一直以来,李隆基都还算疼宠这个儿子。不像李瑁,简直是大起大落落落落。永王深深地看了看门人一眼,然后淡淡一笑,挥手示意他起身:“无妨,不必惊慌。”随后便掠过此人,下了马车,径直走进了院落。永王并没有去给李隆基请安,而是在问过路旁侍卫之后,直接走向了太子李亨的住所。此时,李亨刚喝完药,听见门外侍从通报说永王前来拜访,不禁微微皱眉:“这小子怎么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从长安到咸阳,也得走个十天半月。坐了这么长时间的马车,也亏得这娇生惯养的永王能受得了!片刻后,一身华服的永王走了进来。见到李亨,立刻换上了一副委屈的表情,声音中带着几分撒娇的味道:“皇兄,你在这里辛苦了。臣弟听说这里局势复杂,担心你一个人应付不过来,特地来看望你。你受伤了,快让臣弟瞧瞧!”说着,一点也不避讳,就要看太子肩膀上的伤口。太子连忙躲开,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你原本不用大老远跑来的。”永王却不认同他所言,不悦道:“皇兄这是跟我见外了,受了伤都不愿告诉我知道。若不是父皇身边的人去长安请高力士,我恐怕至今都还不知道你受伤的事。这些日子就让我来在你身边照看着,有我在,你也能快些缓过来。”李亨看着眼前的永王,虽然年过二十,依然像小时候一样黏着他。他无奈地笑了笑,语气慈爱地说道:“你啊,这么大岁数了还跟个孩子似的,让孤不知道说你什么好。”:()大唐:为夺杨玉环,请李隆基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