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边兼并的十六家企业,已经完成了十二家的清算重组工作。
相关的人员调配、机械的布置和处理、相关业务的转移和分配等等。
保卫组这边的工作多,委办那边的工作更多。
十六家工厂,也就意味着有十六个机关单位。
十六个保卫处、十六个宣传处、十六个管委办……
就不多说,一个处室三十人,乘以十六是多少?
四百八十人啊,这还是小处室呢!
这些机关单位里的职工都是干部岗,红星厂兼并过来的时候就要筛选一遍。
标准是什么?
红星厂已经开展了几个月的人事变革,就是筛选标准。
合适的直接调入对应的部门,不合适的下放基层锻炼,或者直接编入缺口。
还就多亏了今年年中开始的机关人事变革工作,不然这三千人怎么安排啊?
都是干部岗,充盈进来,人浮于事,红星厂不得吃枣药丸啊。
红星厂组建了几批次的技改小组和供应链服务小组。
主要是从生产管理处和技术处挑人,其他处室也有人员抽调过去。
这部分人分别组成了一个个的工作组,分赴全国各技改单位进行支援。
这些单位是参加了今年的供应链大会,有感于汽车工业的变革来临,所以进行的内部变革,需要红星厂的支持。
当然,支持不是免费的,技改队伍的组建给人事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红星厂早前的机关办公室格局是老中青三代,每年走几个,来几个,一直都是这样。
这一次机关人事变革,对办公机制变革的推动力是巨大的。
很明显的,科室内部老人走了大半,多是下去担任副科长或者骨干。
青年走了大半,多是去关键部门担任副科长,或者骨干。
年轻人下放最少,多是上调或者平调,充任到关键岗位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等十六家企业的干部们过来以后,便对红星厂的机关干部年龄有了新的认识。
岁数大的特别少,多是中年干部和青年骨干,工作执行力特别的高效。
自然而然的,能调入机关的,也是中年干部和青年骨干。
干部年轻化的工作悄然推动,高质量筛查和各方干部的调入、任用,彻底打破了红星厂原有的人事生态格局。
今天还是老关系呢,明天就是新面孔了。
从七月份开始,陆续完成培训的干部纷纷到岗。
尤其是最后的几个月,兼并工作已成大势,顺水推舟,自然事半功倍。
红星厂机关科室里,几乎每周都有新人来报到,全厂上下所有部门都面临着人事调整,主要负责人没动,但副职多了。
没到年底呢,部门负责人基本上不会动,除非是特别情况。
增添副职,或者调动副职,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红星厂要在轧钢厂执行两套班子的阵容,方便两年后分割给京城工业。
这是早就谈好的,现在的轧钢厂工业机械和设备,会转给京城工业。
当然也包括一整套的管理班子,以及一整套的职工和管理体系。
所以,现在的车间已经开始实施三班倒工作制了,其中的一半班工人就是为京城工业准备的。
对应的,即便开展了人事变革,但红星厂机关单位在今年下半年快速地膨胀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