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大院这边,恰好沈国栋接了麦庆兰娘俩过来吃饭。
最近这半个月,不仅仅大哥大嫂回学校报了到,李学才、麦庆兰、苏晴等等,就连李学武自己也是一样。
师母韩殊在学校办公室里找他谈了话,按照教授们共同出具的教学评估报告,经过学校教务处审核研究,决定将他的教学年级提到了大三。
也就是说,六五年下半年入学,到今年他正好追上了教学的进度。
虽然工作很忙,虽然学习的质量很一般,但他还是努力地坚持了下来,教授们也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他也知道,他是教授们在这两年唯一带教的学生,闭着眼睛都能拿第一,说合格,有多少水分是面子的关系,真的不好说,说不好啊。
首先,他是教务主任韩殊和校长裴大宇特别安排的教学任务。
其次,他是钢铁学院校企合作对象红星厂的厂领导,是干部身份。
最后,在特殊的两年时间里,这个学生不仅保护了教授们的安全,在人情世故上也做的让人挑不出毛病。
虽然这个年代讨厌学术虚假,更看不起走后门、走关系,但李学武的身份和超远距离的眼光,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让教授们心甘情愿地为他的学习成绩背书。
不难猜测,当李学武随同大三学生于明年毕业时,他的学籍里必然存在许多教授书写的证明材料。
特殊的学生,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身份,必然拥有特殊的毕业待遇。
“家里一切都好吧?”
李学武从倒座房里出来,麦庆兰随着沈国栋等人也送了出来。
他还是比较关心这个弟妹的,主动问道:“学校里有没有为难的?”
“没有,谢谢二哥关心。”
麦庆兰微笑着回道:“暂时还只是恢复教学秩序,我们还在复习。”
“慢慢来,你有时间多自习。”
李学武点点头,上车前交代道:“还是那句话,需要帮忙的,跟国栋开口,需要我帮忙的,打电话。”
“就这样——”
不等麦庆兰再多客气,他给几人点点头,便上车打着了火往家走。
一路上想着大学的事,不禁就想到了厂里实习的那些大学生。
华清复课复工,教授和学生们回流,红星厂研究所各个项目组难免的要受到影响,主要是实验室的牛马少了,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少了。
应对此局面,厂里也是多方协调,一方面跟华清展开深度合作,截留和引进毕业生来厂实习和锻炼。
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协调教育管理部门,争取在大分配以前拿到更多的大学生安置指标。
就像李学武对三弟学才说的那样,水满则溢,学校里的学生也是一样,多到装不下养不起的时候,必然是要分配下去的。
之所以现在没有动作,并不代表上面没有考虑。
主要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目前的“胜利果实”,同时也是为了减少骤然分配,却无法开展招生的影响。
似是李雪这样,老三届高中毕业后无法高考,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的。
一旦恢复高考,开始了大学的招录工作,势必会引起一定的混乱。
所以,一边是巩固,一边是维护,一边又是研究办法。
李学武知道,明年年底之前,这件事绝对会处理完全。
无论怎么是安排,这么多人截留在学校里,对谁来说都是个负担。
大学生也是有补助的,反倒是考上大学以前要花钱读书。
一个政策的实施,从来都不仅仅是影响一类人,而是更广泛的群体。
慎重,慎重,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