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国策很简单,就一句话。那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从此以后,文官集团彻底掌控了两宋的政权。文官集团也从两宋一直延续到清末。持续的时间也长达一千年之久。不过文官集团并不是某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的联盟,而且没有设置准入堡垒。只要有能力通过科举考试就可以实现阶级跃升。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所以士大夫阶级远比旧贵族势力更健康,也更有活力。虽然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对文官集团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明朝的国策和两宋相差不大,都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因为文官集团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远比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要对付的五姓七望的势力庞大得多。可以说,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士大夫阶级。而统治者始终都只能依靠读书人来帮忙治理天下,教化百姓。所以勇猛如朱元璋,也只能拿个别或者一群官员开刀,但是始终不敢对付士大夫整个阶级。甚至还对士大夫阶级采取拉拢的政策。比如说士绅不纳粮,不缴纳赋税等等。大明的赋税制度十分奇葩。比如说商税收的很低。又比如说士大夫阶级不用纳粮等等。只要有本事考取了功名,成功跻身士大夫阶级,那么恭喜你,你这辈子基本上就可以衣食无忧了。哪怕只是考取最低等的秀才功名,不但可以免除徭役之苦,而且还可以见官不拜,家中如果有良田的话,还能免税呢。如果成绩好,每年还能在朝廷领取一定数量的廪米俸禄。这还只是最低等的秀才功名。如果是举人或者进士,更不得了。不但有官做,而且还会有人主动将良田双手奉上。这可不是贪污行贿。而是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土地都可以免缴赋税。所以很多有土地的百姓为了不交赋税,就会主动将家中良田转赠给有功名的读书人,用这种法子合法避税。这种合法避税的法子从明初一直延续到清朝雍正年间。世人皆知。所以明清两朝投献’之风盛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大家一起薅朝廷的羊毛。所以明末的时候明朝中央政府财政崩溃,中央政府的国库里连老鼠都能饿死,但是民间有钱人比比皆是。反贼李自成打进燕京城,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之后,闯逆在燕京城大肆搜刮,竟然搜刮出足足7000万两白银。但是在燕京城还没有攻破的时候,崇祯皇帝竟然连一万两的劳军银子都拿不出来。那么大明帝国的钱在哪儿?!就在这些为富不仁的士大夫手里。清朝建立之后,康熙帝为了“仁君”名声,对士大夫阶级也十分优厚。所以导致康熙后期国家财政崩溃。一直到雍正这个狠人登基称帝之后,一方面制定各种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启用酷吏。双管齐下打压士大夫阶级。清朝的财政崩溃局面才得以缓解,也才又延续了一百多年。可以说,清朝如果没有雍正帝的话,估计最多延续到乾隆这个败家子就会被推翻了。不过雍正帝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好名声。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对读书人太狠了。历史上只要对读书人狠的皇帝,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暴君,反正在历史上都没有什么好名声。读书人就是这点狠。我在现实中对付不了你,那就用笔写死你。这叫做精神胜利法。那么,雍正皇帝到底用了什么政策打压和限制士大夫阶级呢?!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功。前者的意思是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导致投献之风戛然而止。第二条的意思是废除延续数千年之久的人头税,将人头税摊入田赋之中。最后一条则是将火耗全部归功,从源头上制止了官员和胥吏合法贪污。三管齐下。不但延续了清朝的寿命,而且还增加的中央朝廷的收入。所以雍正在朝的时间虽然只有十几年,但是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康熙造成的乱局面给收拾了,还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份丰富的家底,供乾隆挥霍。除了雍正,叶瑾对清朝的其他11个皇帝都没有什么好感。但是雍正帝确实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虽然在位仅仅十多年的时间,但是他做到了历代皇帝都没有做到的壮举。‘官绅一体纳粮"叶瑾早就想找机会向老朱提出来了。因为大明的皇帝除了老朱和朱老四,其他都比较懦弱。而朱老四因为得位不正,所以改革的时候很多政策畏首畏尾。所以如果叶瑾想让“官绅一体纳粮”推行天下的话,非朱元璋莫属。,!连朱标都不行。朱标太仁慈了。但是老朱却是一个比雍正更狠的狠人。所以只要叶瑾做的通老朱的工作的话,这项良政将会提前几百年推行天下。华夏百姓也(王李赵)会提前几百年过上比较好的日子。华夏的人口也会因为这几项政策迎来大爆发。有了充足的人口,叶瑾就有机会推行自己的大航海计划了。再过几十年就是大航海时期了。如果大明能够抢占先机,提前开启大航海时代,那么未来的蓝星哪里会是欧洲人说了算?!我泱泱天朝,才是这颗星球的王。叶瑾的心很大。大得可以装下整个蓝星体。叶瑾的心很小,小的只留有炎黄子孙的位置。蓝星的资源就只有这么多。如果炎黄子孙继续故步自封,继续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话,将来的话语权依然不会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所以为了避免未来百余年的屈辱史继续上演,为了让华夏子孙能够一直位列于世界民族之林。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和险阻,叶瑾都会亲自提前开启大航海时代。毕竟世界的未来可是在蔚蓝的大海上呐!!!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县衙后院此时的氛围,就像是被零下一百摄氏度的低温给冻住了一样。所有人都陷入了寂静之中。叶瑾刚才说的这句话字数不多,但是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一时间,老朱和徐达都没有反应过来。足足好几秒钟之后,二人的脸色才有了些许变化,看向叶瑾的目光又有所不同。老朱两眼放光,像是听到了世上最好的锦囊妙计一样。但是徐达的表情却十分复杂,看向叶瑾的神情有欣赏,但是更多的则是担忧。“官员和读书人像百姓一样一体纳粮?!是啊,老夫之前怎么没有想到这条妙计呐,那些文官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老夫还要在老百姓的身上剐肉,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老朱嘴里喃喃道。一边自言自语,脸上的神情俨然已经开始放光。过了好一会儿之后,老朱才反应过来。双目如煽看向叶瑾,沉声道,“小子,说仔细一些。”叶瑾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轻咳一声,就要把自己的腹稿脱口而出。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徐达突然大喝道,“小子,此事事关重大,你可不能信口胡诌,若是你的这番言论被传出去的话,你知道你会承担多837大的因果吗?!”看着已经勃然变色的徐达,叶瑾先是有些懵逼。不过一转眼他就已经反应了过来。徐达这是担心他啊。自从隋唐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两宋统治者喊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开始,读书人就已经自成一个阶级,一个高出普通百姓的贵族阶级。既然是贵族阶级,自然会享受一些特权。叶瑾作为士大夫阶级的一员,不但不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反而举起屠刀砍向自己的战友。对。没错。官绅一体纳粮就是一把砍向士大夫身上的屠刀。就是从他们身上剐下肉来。所以如果这个国策被朝廷和朱元璋以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那么从今往后,士大夫的特权就被剥夺了一大半,利益也损失了一大半。毁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叶瑾已经毁掉了一大半应天府勋贵的财路了,现在又想毁掉全体士大夫的财路?!成为全天下读书人的公敌?!这些读书人单打独斗的话根本没有多大的战斗力,但是如果是团结起来的话,就连屠夫朱元璋都头疼。更别说区区七品芝麻官的叶瑾了。所以徐达担心的是叶瑾的个人安危,担心这番言论被传出去的话,他会成为全天下读书人的公敌。虽然可能性命暂时无虞,但(cfbb)是他将自绝于全天下的读书人。刚刚起步的前程,也会戛然而止。所以叶瑾想通了这个环节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感激的神色。朝徐达郑重其事的抱拳行礼道,“徐伯伯,侄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还请徐伯伯放心吧,侄儿不会大放厥词的。”老朱这时候也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神色。:()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