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都不禁有些惊讶,这个名字他们可是如雷贯耳。
毕竟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没少被师长拿来做比较。
可他不是理学门徒吗?怎么会来这里?
心中这么想,表面却不敢怠慢,纷纷还礼:
“在下建安杨荣……”
“在下石杨溥……”
“在下兖州韩克忠……”
——
送走学生回到办公室,陈景恪正准备了解一下书院的近况,却见程一民拿着一沓纸递过来:
“既然都要见曹端了,何不多见几个人。”
“向书院投递行卷者甚多,这些是我从中挑选出来杰出者,总共一十三份。”
“我觉得都是可造之材,你不妨都见见。”
行卷,是古代读书人求职用的东西,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写下来,送给达官显贵以求获得赏识。
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拜师、求学之类的场合。
陈景恪:“……”
行吧,还要指着这老头干活呢,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于是就说道:“这些人都在镇上?”
程一民说道:“应当都在镇上……能找到几个就先见几个吧,剩下的以后再见也不迟。”
陈景恪:“行,你让他们都过来吧……我先看看他们的文章,免得到时候出丑。”
之后他拿起文章翻看起来。
杨荣?杨溥?
这俩人陈景恪岂能不知道,正是永乐朝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二。
之前见到杨士奇的时候,他就在好奇剩下的二杨啥时候出来。
还担心过,这俩人别被蝴蝶的小翅膀给扇没了。
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对于这些人能出头,他一点都不奇怪。
有些人能出头靠的是运气,有些人靠的是实力。
只要天赋和能力还在,换个环境也一样能有所作为。
三杨这样的人,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出头是早晚的事情。
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给我投递行卷?
尽管已经知道自己是大人物,可陈景恪还是觉得很兴奋。
但更多的还是诡异。
试想一下,如果将来内阁七学士,全是他举荐出仕并提拔上来的。
啧……
真想看看朱雄英是啥表情。
此时他还不知道,杨荣和杨溥已经获得地方衙门举荐,是来京城参加考核的。
不过区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