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浪王子
1483年2月14日,扎希尔丁·穆罕默德·巴布尔出生在费尔干纳,一个位于中亚的美丽绿洲。从民族上属于突厥化蒙古人的巴布尔,是帖木儿帝国创建者帖木儿的六世孙。他的父亲奥马尔·沙伊赫·米尔扎是费尔干纳的统治者,而母亲库特鲁克·尼格尔·汗尼木则据说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巴布尔这个名字意为“老虎”,象征着他未来的勇猛和威严。
费尔干纳原本是帖木儿帝国的一个藩国,帖木儿去世后,帝国分裂为多个小国,费尔干纳也随之独立。1494年,年仅11岁的巴布尔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费尔干纳的王位。尽管年纪尚轻,但巴布尔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他成功挫败了来自各方的吞并阴谋,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年轻的巴布尔并不满足于此,他立志要像先辈成吉思汗那样,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
1497年,巴布尔率军攻占了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这是他早期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胜利。然而,好景不长,费尔干纳国内发生了叛乱,迫使巴布尔不得不放弃撒马尔罕,返回费尔干纳平定叛乱。这一系列的变故使巴布尔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不得不在撒马尔罕与安集延之间流窜,寻找机会重新崛起。
此时,中亚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锡尔河东北的乌兹别克人在酋长昔班尼汗的领导下,利用帖木儿后裔内部纷争的机会,迅速扩张势力,南下占领了河中地区(即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地区)。1501年,昔班尼汗在萨尔普勒和阿克西两次战役中击败了巴布尔,彻底将他驱逐出中亚。从此,巴布尔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巴布尔和他的少数追随者经常在附近的山地流浪,或寄居于塔吉克地区的舅家。巴布尔在自传《巴布尔纳玛》中回忆道:“我忍受了很多贫穷和羞辱,没有领土,也没有希望。”最艰难的时候,他的部属最少时不过二三百人。面对如此困境,巴布尔甚至一度萌生了前往中国的想法,那里是他从小向往的地方,希望在那里找到新的机会。
二、复国的努力
1504年,巴布尔在余众的支持下南进,占领了刚刚丧失统治者的喀布尔。这次行动不仅为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地,也为他未来的南下印度奠定了基础。1507年,巴布尔率军经过吉尔查依部落地区时,曾掠夺了坎大哈,但并未占领该地,而是继续向北征伐。不久,昔班尼汗率领乌兹别克人进攻喀布尔,巴布尔被迫向南亚撤退。然而,昔班尼汗因本土发生叛乱,不得不撤回撒马尔罕。巴布尔借此机会返回喀布尔,再次称王。
1510年12月,昔班尼汗与新兴的波斯萨法维帝国交战,在谋夫战役中兵败阵亡。波斯沙阿伊斯玛仪一世不仅将巴布尔的妹妹救出,还将其安全送回巴布尔处。巴布尔对此深感感激,于1511年派使臣前往伊斯玛仪一世的宫廷,表达谢意的同时,恳请波斯发兵相助,以收复撒马尔罕。伊斯玛仪一世接受了巴布尔的请求,派遣两名“基齐勒巴什”将领率军前往中亚支援。
在波斯援军的帮助下,巴布尔于1511年10月成功收复了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然而,巴布尔在撒马尔罕的统治并不稳固。为了表示对波斯的感激,巴布尔在撒马尔罕的清真寺中以伊斯玛仪一世的名义进行祈祷,这一举动激怒了当地的逊尼派穆斯林。他们认为巴布尔屈服于波斯什叶派,对其统治感到不满。这种宗教上的分歧导致了广泛的反对情绪,巴布尔在当地失去了民心。
1512年,乌兹别克人卷土重来,发动了加兹德万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巴布尔的军队被反攻的乌兹别克人击败,再次失去了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这次失败不仅让巴布尔失去了中亚的主要城市,也让他意识到在中亚建立稳定统治的难度。面对不断的挫折和失败,巴布尔逐渐放弃了在中亚重建帝国的企图,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南亚。
巴布尔深知南亚次大陆的富饶和战略重要性。1519年,他首次尝试征服北印度,占领了旁遮普地区。尽管1524年因战败而被迫退出,但他并未放弃。1525年,巴布尔再次南下,翌年在着名的帕尼帕特战役中大败德里苏丹国军队,开启了莫卧儿帝国的新篇章。随后,巴布尔又在1527年的阿格拉之战中击败了印度诸侯联军,1529年在巴特那战胜了比哈尔的阿富汗人首领。经过三年的艰苦战斗,巴布尔终于统一了印度斯坦,正式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三、南亚冒险
动荡不定的战争生活,锻炼了巴布尔的军事才能,使他特别富于冒险精神。在与波斯军联合时,巴布尔学会了使用火器,又在与乌兹别克人的作战中掌握了侧翼进攻的战术。他组织了一支受过高度训练的骑兵部队和弓箭队,本人也是一个出色的射手。这些条件,使他在后来征服北印度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514年,巴布尔支持表弟苏丹·赛义德汗打回东察合台汗国,建立了叶尔羌汗国。1517年,他趁萨法维王朝被奥斯曼帝国打击,无暇东顾之机,从阿鲁浑家族的胡赛因手中再度夺取坎大哈。从1516年至1519年,巴布尔都忙于整编部队,生产火器,伺机进攻印度。从奥斯曼苏丹处获得的炮兵和火绳枪手,进一步增强了巴布尔的军事实力,成为他继续向南扩张的资本。
在当时的印度,德里苏丹国已经崩溃,北印度处在阿富汗人建立的洛迪王朝第三代苏丹伊卜拉欣·洛迪的统治之下。伊卜拉欣·洛迪性情暴虐,经常杀戮廷臣,引起了国内强烈的不满,其统治摇摇欲坠。1519年,巴布尔发动了第一次征服印度的战争。他率军穿过开伯尔山口,进入旁遮普地区。原旁遮普总督莱特·汗·洛迪因不满伊卜拉欣·洛迪的残暴和不断剥夺他的权力,选择归顺巴布尔。巴布尔以继承人的名义,顺利占领了旁遮普。
1524年,巴布尔再次远征旁遮普。他率军通过开伯尔山口,横渡杰卢姆河和杰纳布河(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进入拉合尔。在莱特·汗·洛迪等人的合作下,巴布尔的军队继续向德里方向推进。莱特·汗·洛迪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支持,还帮助巴布尔了解了印度的地形和敌军的情况。然而,就在巴布尔即将取得重大突破之际,莱特·汗·洛迪突然倒戈,重新投靠伊卜拉欣·洛迪。
这一突如其来的背叛使巴布尔的军队陷入了被动。失去内应的巴布尔不得不面对伊卜拉欣·洛迪的主力部队。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巴布尔的军队遭受重创,不得不撤退回喀布尔。
四、三战建国
1525年11月,巴布尔率领一支人的军队,再次攻入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大败道莱顿·汗·洛迪的守军。这次胜利为巴布尔进一步向德里进军铺平了道路。1526年初,巴布尔继续向德里挺进。年轻的洛迪王朝皇帝伊卜拉欣·洛迪亲自率大军人,从德里出发迎战巴布尔。1526年4月21日,两军在德里以北的帕尼帕特遭遇。
帕尼帕特一带地势平坦,非常适合使用骑兵和侧翼进攻战术。战斗开始时,密集的洛迪军向巴布尔的军队发起进攻,但密集的阵型反而为巴布尔的火器提供了理想的射击目标。巴布尔命令两个火器专家操纵火器,并用战车加强防线,将阿富汗人牵制在一道漫长的防线上。随后,他命骑兵迂回到敌军侧翼,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骑兵与火器的有效配合,使巴布尔的军队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伊卜拉欣战死,德里和阿格拉随即被占领。4月27日,巴布尔在德里的大清真寺举行了礼拜仪式,宣布自己为“印度斯坦皇帝”,这标志着德里苏丹国在印度320年统治的终结,莫卧儿帝国正式建立。
帕尼帕特之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巴布尔征服整个北印度奠定了基础。然而,攻陷德里后,巴布尔仍需面对两方面的敌人:占据恒河平原的阿富汗人和南方的拉杰普特人。巴布尔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派儿子胡马雍向东进攻,另一方面亲自率军对付拉杰普特人。
胡马雍在8个月内将势力扩张到比哈尔境内,巩固了东部的领土。与此同时,巴布尔亲率大军前往美华尔(今印度拉贾斯坦境内),与拉其普特人作战。拉其普特人信奉印度教,骁勇善战,其首领拉那·桑伽身经百战,远比伊卜拉欣·洛迪的军队强大。当拉那·桑伽得知巴布尔留在印度后,立即与阿富汗人结成联盟,组织了一支8万人的军队开赴阿格拉。1527年3月,巴布尔与拉其普特同盟在阿格拉以西的坎努村进行决战。
在决战前,巴布尔发表了一番鼓舞士气的演说。他砸碎了金杯,对自己的部下说:“拥有荣誉,即使我死了,我也感到满足。我的身体既然属于死神,那么请让荣誉属于我。”这次演说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使军心涣散的巴布尔军队重新团结起来。经过10小时的激烈战斗,拉其普特人抵挡不住莫卧儿军的猛烈炮火,最终饮恨败北。
1528年,巴布尔以重大代价夺取了拉其普特人的堡垒钱德里,并屠杀了守军。同年,胡马雍在奥德被阿富汗人击败,巴布尔迅速从钱德里前往奥德支援他。1529年,巴布尔取道阿拉哈巴德、贝纳勒斯(今印度瓦拉纳西)、加齐帕尔,向东方进军,在巴特纳打败了比哈尔的阿富汗族首领和伊卜拉欣·洛迪的嗣君,占领了比哈尔。5月6日,巴布尔的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强渡加赫拉河,再次运用侧击战术消灭了与孟加拉苏丹国联合的阿富汗人,赢得了第三次也是他最后一次重大的胜利。
随后,巴布尔回军西进,歼灭了据有拉合尔的阿富汗族反叛部落。至此,巴布尔已经征服了整个印度斯坦,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统一的雏形
巴布尔在征服了大片领土后,致力于巩固和扩展自己的统治,使众多信仰不同宗教、风俗习惯各异的民族都臣属于他的统治之下。尽管他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但在被征服地区,巴布尔仍然沿用了古老的行政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往往由互相矛盾、争吵的部族首领管理。帝国的稳定主要依赖于军事统治,这一点在初期尤为重要,防止了国家的分裂。
巴布尔的统治风格极为凶狠、残暴和贪婪。在征服过程中,他常常伴随着大规模的掠夺、屠杀和破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例如,在攻陷拉其普特人的堡垒钱德里时,巴布尔下令屠杀了所有的守军,这种残忍的行为在当时并不罕见,但也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仇恨和不稳定。
尽管巴布尔的统治手段残酷,但他的征服活动确实为印度的统一迈出了第一步。在此之前,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个小王国和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巴布尔的军事征服和政治整合,为后来统一、强盛的莫卧儿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他的成功不仅在于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他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多样化的地区和民族。
巴布尔晚年仍然怀有进一步扩张的雄心。他试图越过温迪亚山脉,征服南印度和西印度,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1530年12月26日,巴布尔因患疟疾在阿格拉逝世,享年47岁。遵照其生前的愿望,他被葬于喀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