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穿越大明朝朱雄英 > 第204章 一条鞭法(第1页)

第204章 一条鞭法(第1页)

可钱还没挣到,这秋收又来了。秋收赋税,可是户部每年都必须做的一项,重大事务。但恰好今年三种作物,都已经推广开来了,老百姓种了几亩小麦,几亩水稻,又种了几亩玉米,几亩红薯,户部是完全不知道的!这又该如何收税啊?没办法,遇事不决只能上报朝廷。这种难题,还是交给老朱亲自去办吧!龙椅之上,朱元璋原本听到曾泰有事启奏,心中还舒服了几分。可是听到是关于税收的时候,老朱也瞬间头疼了。往年种小麦或者水稻,他们都是按照一个大概的平均产量,然后从中收税两成。但这三种作物,在民间的平均产量是多少,他们还真不知道。稍微犹豫了片刻之后,朱元璋便抬头看了一眼下面的文武百官。“诸位爱卿,可有何对策?”这些人天天吃着皇粮,总不能遇到事情就不说话了吧?朱元璋不知道的该如何解决,就只能抛给这些文武百官了。不过,文武百官们一个个都低下了头,根本不打算建言献策,亦或许,他们根本就想不到,解决办法。“曾泰,你身为户部尚书,这件事情本该是你来解决的。”朱元璋淡淡地说道:“你又有何对策?”“回陛下,臣尚未想好对策。”曾泰战战兢兢地说道:“此事实在是太过于复杂!臣愚昧”还未等曾泰说完,朱元璋便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行了行了!”一句话,打断了曾泰打太极。此刻的老朱心中无比烦闷,这些朝中大臣里头,都是一些草包!“此事朕好好想想。”朱元璋没好气地说道:“草包们,退朝!”老朱根本不给他们面子,直接一句草包骂了过去。也就是这奉天殿主殿,没有可以扔的东西,不然非得扔两个东西,砸一砸这些文武百官,把他们砸醒。“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朝中文武百官一贯而出,皆退了出去。不过朱雄英却在百官们,都走出了奉天殿之后,这才悠悠地睁开了眼睛。龙椅之上的朱元璋,自然也是看到了,朱雄英还留在原地,当即心中大喜。咱的好圣孙这时候不走,难道是有好办法?这不免让朱元璋在心中,更加对朱雄英多了几分疼爱。什么文武百官?最后还不是要看咱的好大孙?“雄英,你留下来,可是有什么好办法?”朱元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即开口问道。不过朱雄英却是做出了一脸疑惑的表情,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爷爷,雄英刚刚眯了一会,没听到您跟群臣们聊的是什么。”朱雄英咧嘴笑道:“咱留下来,是有句话想跟爷爷说。”“爷爷年初的时候,从咱这里借了一千万两银子,眼下已经到了秋天,一年的时间也已经过半,希望爷爷不要忘了还钱。”朱元璋:???好家伙!咱还以为你留下来,会有什么好办法!没想到竟然是催债来了!“去去去,一边待着去。”朱元璋当即心烦意乱:“这一千万两咱不会少了你的,大不了咱用国库里的银子,还给你就是了。”“再没钱,咱就把那尊金佛给卖了。”国库里不是没有钱,只是金银现在都不流通。老朱也想让国库里面,存放一点硬通货,能还宝钞,尽量还宝钞。只是这借款时间才过了一半,朱雄英便来催了,老朱当然不乐意了。正当老朱准备轰人之际,朱雄英淡淡地说道:“其实想要解决税收问题,也很简单。”“不过爷爷却要答应咱,收税了之后,先还咱一千万两!”朱元璋听了朱雄英的这句话,那是又气又喜。之所以生气,那是因为这税收问题都迫在眉睫了。你竟然还趁机要挟咱?还惦记着咱欠你的一千万两银子?不愧是咱的好圣孙,够胆子。之所以喜,这就很简单了,老朱最担心的事情,可不就是大明的税收出问题吗?朱雄英有办法解决,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这样也省得老朱自己头疼了。“哼!臭小子,还敢算计你爷爷。”朱元璋冷笑道:“咱答应你,今年的税收上来之后,先还你一千万两银子。”“不过,若是你这办法不管用,那咱这话可就不作数,这是你说过的,等价交换。”老朱从朱雄英那里学来了几个词汇,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了上去。得到了朱元璋的保证之后,朱雄英这才悠悠地说道:“爷爷,咱的这个法子,叫做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朱元璋脸上露出了疑惑,他可从来没有听过这方法,即便是在前朝元朝还在的时候,他也压根就没听过。没听过就对了。这一条鞭法,是一百多年后的张居正想出来的,你老朱当然没有听过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没错,就叫一条鞭法。”朱雄英昂起头看向了龙椅上的朱元璋,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历朝历代,对于税收都十分重视,但是他们的税收方法,却有很大的问题!”朱雄英的话,倒是引起了老朱的兴趣。如果说历朝历代的税收,都有问题的话,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寻求改变呢?要知道,前朝灭亡,可不单纯是税收的问题。“你倒是说说,历朝历代的税收制度有何问题?”朱元璋也不含糊,直言道:“若是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你的一千万两可就没了,咱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被忽悠了几次之后,老朱也学聪明了,不能总是你来威胁咱,咱也得还以颜色。朱雄英似乎是势在必得,一脸淡定地说道:“自古以来,百姓种地交上来的税收,都是实物。”“种一亩地,便收两成的赋税,种小麦便交小麦,种稻谷便交稻谷。”“全天下的农户都是这么交税的话,就会极大地浪费大明的人力物力,简而言之,就是浪费资源!”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一点他不是没有想过。大明建国这十几年来,每到秋收交税之际,从金陵城到边远小村的官吏,全都忙碌了起来,每家每户上门收税。这其中还要包括许多步骤,比如核查每户人家到底有多少亩地,这些地都种了一些什么作物。今年收了多少粮食,再计算其中的两成。等到这一切工作都做完了之后,再让地方官吏拿着斗来一斗一斗量粮食。全部都收上来之后,在运送到金陵城之中。单单就云南一带,每年运送粮食都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秋收的粮食,要等到来年春天才能收上来,这大大降低了税率。老朱早就想过要改革这样的税制了,可是他却想不到任何更好的办法,只能照着老祖宗的法子,继续这么收下去。“你有何方法,赶紧说出来。”老朱意识到自己被吊胃口了,当即笑骂道:“咱不会赖了那一千万两银子,若是你的方法好,咱一定会采纳的!”“回爷爷,其实操作很简单。”朱雄英悠悠地说道:“把这粮食全部换成了大明的宝钞,让地方官员,把宝钞送上来,不就成了?”税收,又不一定要收粮食。只要大明有能力稳住市场,稳住宝钞的价格,那收宝钞上来,跟收粮食上来,没什么区别!现在大明的粮价也不算高,差不多两贯宝钞就有一石粮食了。一石粮食一百二十斤,而一张宝钞的重量,对比一石粮食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明:朱雄英最强三代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