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到底是谁觉醒了(快穿)gl > 250260(第11页)

250260(第11页)

太后沉着脸安抚小皇帝,撒谎说百姓知道赈灾粮出自谁之手,没有他这个真龙天子,百姓哪有赈灾粮可吃,这些百姓一定会记得他的。然而,她们都忘了,朝廷的赈灾粮,也是百姓上交的。

等小皇帝被哄走,太后在慈宁宫闭眼养神许久,直到身边的嬷嬷提醒:“太后,该传晚膳了。”

太后睁眼,眼里的疲累难以掩藏:“如华,你说,贤王此行自请去赈灾,究竟意欲何为?”

一旁的嬷嬷不敢说话,额头直冒冷汗,咚一声跪下磕头:“奴婢不知,请太后责罚!”

这种危险的问题,哪里是她敢回答的,这不是要她命嘛。

太后叹气,摆手:“你下去吧,传晚膳,让皇帝来我宫里用膳。”

两个孩子都是她带大的,她岂能不知道贤王在想什么。北方战事不断,不管是朝臣还是百姓,早已怨声连天,对朝廷和皇帝的畏惧远不如对饿死渴死来得多,若是真给贤王挣到了好名声,谁知道北方乱起来,贤王会做出什么危险的事。

但关键是,太后始终认为,她没有给过贤王兵权,王府的兵力也不过只有先皇赐的两百侍卫,贤王再不得了,他又能翻了天不成?自古以来,谋逆之人,必有兵力支持,贤王如今二十六,连王妃都还没有定下人选,哪有人支持他。

京城的兵权在太后自己手上,各地的分散兵力并未确切地掌握在某一个人手里,只有北方和梁国激战的陆家一族,陆家是武将世家,主事人陆老将军如今五十岁,却还携全家镇守北方,世代忠臣,不太可能参与谋逆。

再得民心又如何,贤王也不可能在没有军队支持的情况下谋逆,太后记得阳州府一带,只有零散几个军营,因为阳州府本身不是边境地区,镇守的军营很少,且都是杂兵,不足为惧。

然而,不仅太后没料到阳州府有人豢养私兵,贤王也没料到。

他此行不是为别的而来,正是为了名声和凌一而来。

凌一是个人才,即便她是女子,也掩盖不了此人的才能,金稻米、农学手册、纺织机、肥皂,任何一样都关乎民生,其中涉及的学识,是贤王此生闻所未闻,他断定,此人的学识远不止这些,若能为他所用,他才有可能斗得过太后。

可要如何接近凌一,如何将其招揽至自己麾下,这是一个大问题。贤王的门客中没有女子,他能想到招揽一个女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娶了她,就能理所应当地占有该女子,以及她的财富和才华。

可看凌一那表情,贤王知道,此女性子刚烈,恐怕如小皇帝那般直接,会招致她的厌恶与反抗,只会适得其反,故,他得用怀柔政策引诱此女。别忘了,他除了是贤王,更是京城四大才子中最俊美的那个,他就不信,能有女人不喜欢他的脸。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凌一总会时不时“偶遇”贤王。不论是她去鹿鸣涧谈生意的路上,还是在救济棚发放粮食,十次有八次能碰见贤王。

江源县旱情持续几个月,如今除了朝廷的施粥棚,民间也有自发的救济棚,林漾和凌一在她们的店铺外也支起了一间救济棚,限定每家每户必须由女子来领救济的饼子,按户籍人口分,女人自己那一张饼子,须得当场吃了再把剩下的拿走。

只有女人能来领,这是为了保证在有的家庭在吃不饱的情况下,女人不是第一个被舍弃的,因为要保证家里有女人活着,才能在凌一的店铺外领到救济粮。而让她们当场吃掉自己那一份,是为了保证食物至少能吃到肚子里,不会领回去就被抢了。

孟晚宁得知后,觉得此举很不错,于是效仿,虽然招来不少质疑和反对,甚至衙门里的衙役和官吏都反对,她也坚决要这么做。

贤王听后,带头出言夸奖孟晚宁,随后提出想当面奖赏提出此方法的人。

其他官员听后,立马拍起了马屁,随后回自己县,也开始有样学样。

第257章接济

这些人甭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效果确实拿出来了,赈灾的粮食也从贤王的赈灾队伍里拿出来,好歹缓解了一点灾情。

不过,仅仅是一点,持续半年的干旱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大地干裂,到了冬日也不见好转。

大燕是农耕大国,靠天吃饭,地里长不出吃的,人和动物都没法活。

贤王一天到晚想办法在凌一这儿刷好感也没用,老天不会看凌一的脸色下雨。

其实,众人不知道的是,朝廷给的赈灾粮,到了灾情严重的地区,早就经过了三波瓜分。第一波是朝廷拨赈灾粮的数量,其中就已经有大臣中饱私囊贪了一些,紧接着由贤王带领运送到各地,过了他的手又贪了一些,最后粮食交给各地官府,官府再分发赈灾粮给百姓,这一步中,各地的官府也会昧下一部分。

所以,最后能落到百姓手上的赈灾粮实在是少得可怜。

江源县算赈灾粮多的,因为在孟晚宁这一步上,她没有昧下粮食,她把贤王那边已经克扣过的全部用于赈灾,甚至严防死守不准衙门的衙役偷拿。

尽管孟晚宁已经尽心尽力了,但衙役是人,他们便有人有的一切缺点,总会偷拿,毕竟,孟晚宁是发号施令的人,她管的不是一群训练有素、坚定忠诚的兵,而是衙门花低价钱甚至是无偿招来的衙役,衙役有的是为衙门发的一点点工钱,有的是来服杂役的,能指望这些人有多少良心?

法不责众,在这时候格外无力,孟晚宁本以为贤王的到来,会让灾情缓解,没想到令她失望的是,贤王到来,反倒让她看见了各地县令竟然如此大胆,肥得流油,她主张共同抗旱的时候,这些县令、乡绅、富商闷不吭声,现在贤王一来,一个个拿来讨好贤王的金银珠宝跟不要钱似的,桌上的山珍海味比旱灾前还要丰盛。

孟晚宁已经尽力在压制本地的富商、地主发灾难财,严格把控粮价,但旱灾带来的饥荒,粮食减产,那些大地主和富商手里的粮就是救命的东西,她们翻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钱卖,总有人买。

甚至,到了目前,官府和赈灾粮不够了,还得找这些人买粮食。

原先在孟晚宁面前哭穷的人,到了贤王面前,一个比一个谄媚,贤王提议要从粮商手中买粮,然后用于赈灾,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积极。

孟晚宁沉默了,她在这样的沉默中,积累了无限的不甘。这些人看不起她,趋炎附势,她只是一介县令,如何能比王爷高贵。她所想要达到的天下太平,光看这些人的嘴脸,她就知道不可能达到。

人内心的不平衡,在遭遇不同对待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即便孟晚宁曾仰慕贤王,但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嫉妒贤王,厌恶这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哪怕是自己仰慕的人,成了自己达成梦想路上的绊脚石,他也会变得面目可憎起来。

在不该密会的时间,孟晚宁乔装打扮后来到了鹿鸣涧的秘密雅间里,一个人坐着喝酒。

林漾从掌柜那儿收到消息,得知孟晚宁到她们酒楼喝闷酒,大概猜到了原因,是落差太大,失望了吧。

一旦孟晚宁对大燕和大燕朝廷出现信任崩塌,便是林漾招揽的时候。

即便如此,林漾发现,孟晚宁失望归失望,仍旧对朝廷还保留一丝希望,她希望贤明的君主能解救百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