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都能吃米粮。
陈到善于练兵,苏凡就一直让他负责东海领新兵的训练。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荀彧坦然一笑,十分谦虚,当然他更是动力十足,东海领的一切,和他以往接触的不同。
乱世来临,苏凡的东海领也一直在增兵,从一开始的数万,到他成为东海郡太守的几十万,到他去年离开的七十万。
粮食越来越多了。
但是他却现,东海领更加有活力。
里面招收了八百多人,其中十五岁一下的孩童占据一半,剩下的都是一些识字的成年人。
如果枣祗放在其他诸侯领地,即使是曹操这种善于用人的诸侯领地,顶多也就是成为典农校尉,给曹操屯田,增加一点粮食。
关键是效率大大提升了。
枣祗的功劳,苏凡还未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奖赏了,官位方面,已经提升到了极致,农业部长,要是等到他统一天下,那相当于半个大司农了。
秋收之后,东海领再次征召了一批新兵。
“都做吧!既然来了,就一起汇报”
苏凡在穿越笑傲的时候,华阴县的一些地主,他们那些地主老爷,也不是顿顿大肉,那是想多了。
苏凡也说出了刘备的那句名言。
只是在细节方面,他无法做到位。
不过即使如此,也足够惊人了,至少很多时候,识字还是很有用处的。
王佐之才就是不一样。
论地位,他是军中近义词苏凡的了,毕竟东海领的军队,大部分都是经过他一手调教出来的。
张仲景和他十多位徒弟,以及数位道家的好友,也成为了医学院的第一批的老师。
“是啊,他带领的农业研究院,再次突破,小麦的亩产又有了增加,当真是可喜可贺”
“今年的粮产再次突破,比去年增加了两千多万石,枣都尉是功不可没”
后世的现代人,一天才吃多少。
这一番汇报,足足有一个多时辰,这还只是大事方面。
就算是很多小地主,吃的都没有后世贫困家庭好。
“哈哈!不错,我有文若,犹鱼之有水也”
荀彧找来,自然是为了将东海领的大大小小事情,跟苏凡汇报一番。
在苏凡的东海领治下,识字的人数可是不断的增加,他的治下识字率也是天下之最了。
油水也都不多的。
这足够百万人一年的口粮了。
那可是九卿之一。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那是古代油水很低的,普通的百姓,一年能不能吃上一顿荤肉,那都是一个问题。
都说古代人是大肚汉,一个个一天如果放开吃,能吃几斤粮食。
粮食越多,苏凡自然也需要将其消耗,否则越存越多,也是浪费。
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兵,这样不仅能增加实力,还能消耗一批多余的粮食。
这要是被其他诸侯知道,必然会哗然的。
现在是乱世,很多诸侯都非常的缺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