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周雅和儿子能不能成,她也说不准。
毕竟两人差了八岁,要是儿子大八岁,那肯定是成了。
杨东旭下了楼,和杨如西说起村里的情况。
如今村里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自然是蔬菜基地,其次是家具厂。
还有其他一些配套的小厂在筹备。
比如薄膜厂,海绵厂。
杨如西道:“老太太一直想给你小叔弄个赚钱的营生,你怎么说?”
“明天去村上看了再说。办厂子什么的,小叔也不会经营,我准备让小叔弄些不动产。”
“不动产?”
“就是房子,弄在什么地方,明天去地方看了再说。”
朱静钰站在杨东旭身后,不时掐着杨东旭的肩膀。
眼前可是杨东旭的父母,她未来的公爹公婆,她第一次上门,就算不给礼,隆重介绍一下总是要的吧?
杨东旭道:“爸,妈,这是钰儿姐姐,幺爷爷的孙女,现在北京上学,和我们住一起。”
杨如西和冉永英早就看到了朱静钰,平时都戴着面纱的朱静玉此刻可是没戴面纱,精致漂亮的脸蛋就像画里的仙女一样,看得夫妻两人都有些迷了眼。
得知是玄老爷子的孙女,夫妻两人立刻客气了起来,儿子在北京,周先生太忙,没时间管教儿子,都是这位玄老爷子管教儿子的,女孩是玄老爷子的孙女,自然是杨家的贵客了。
朱静钰道:“叔叔,阿姨,小旭在北京又买了新房子,那房子比原先的房子大多了,院子里还有假山花园,我们都搬到新房子里去了,你们有空一定要去北京玩。”
冉永英看到了朱静钰掐儿子肩膀的小动作,心里有些担心。
两人关系这么暧昧,关系肯定非同一般,儿子这么小就有两个女朋友,还同住一个屋檐下,会不会出什么事啊?
乡下房子虽不如北京的房子精致,但房间很大,南北通透,有七八米进深,铺两张床是绰绰有余。
不过不是给杨东旭睡的,是给周雅和朱静钰睡的,两女和杨东旭的姐姐杨虹影睡一个房间,杨东旭只能在客厅睡沙发。
第二天一早,杨东旭家里变得更热闹了,和周雅认识的冉菲菲也到了杨家。
陪着杨东旭一起去村上考察。
自从杨家村蔬菜基地通往市里的公路修好之后,杨家村便成了附近几个村的集市中心。
除了蔬菜基地的出产,其他村也有村民组织了蔬菜运到公路边,等着菜商来收货。
杨东旭知道这是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杨家村发展得越好,这种好处就越多。
杨东旭指着公路边的一片空地对杨如北道:“小叔,你到这里来盖房子,能盖多少就盖多少。”
杨如北道:“旭子,到这里来盖房子做什么?”
做什么?当然是坐等升值了。杨东旭道:“开饭店,做仓库,做展览都可以。”
杨如北眼睛一亮。
以啊,村里办了厂子,来往的人也多了,村里连个像样的吃饭地方都没有,开饭店肯定能赚钱。
“旭子,开饭店,做仓库,小叔知道,做展览是什么东西?”
“就是展示样品的,以后村里厂子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多,这里交通最为便利,把产品放这里,来谈生意的人一眼就能看到产品什么样子,不好吗?比如我们的家具,将样品放在这里展示,外面过来的人一眼就能看到我们的家具实物,无论款式还是质量,都可以当场感受。”
杨如西道:“哪要盖多大的房子啊?”
“当然是越大越好,我们村子以后会慢慢成了镇子中心的,小叔在这里盖房子,以后吃租就能过好日子了。”
“旭子,你说我们村以后会成了镇子的中心?这怎么可能?”杨如西对杨家村的发展有信心,但要说变成河口镇的中心,这就有些困难了。
杨东旭道:“爸,你说河口镇为什么会发展起来?”
“这还用问,因为有码头啊,南来北往的客商转卖货物,歇脚住宿,都得到河口镇上去。”
“这就是了。现在公路运输兴起,像河口这样的内河小码头,用不了几年就会彻底淘汰掉的,到时候南来北往的客人从公路来,我们这一片哪里最方便?”
这一片哪里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