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古时期起,这片西北边陲之地虽然表面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政权交替,但实际上,它一直都在李林的后代们的控制之下。数百年来的持续耕耘,使得李林的子孙们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牢固的根基,掌握了该地区的核心资源和关键利益。尤其是关于这里蕴藏着的火灵石矿脉,李林的后人们更是费尽心思,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复杂的阵法,旨在隐藏其真实存在,防止消息外泄导致外部势力的觊觎,进而避免无谓的冲突和战争爆发。而于野所习练的《朱雀诀》,源自于当年一位凝气期的修真者赠送给尚处于幼年的李林。然而,尽管拥有这份珍贵的修炼秘籍,李林本人却未曾涉足修真之路,宁愿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愿成为一名修真者。对于李林而言,《朱雀诀》更像是对他那位修真者的一种怀念与纪念。在他离世之前,李林立下了一条祖训,后代子孙,非不得已,不得修真。李林之所以定下这条严格的祖训,源于他童年时期的一段痛苦经历。这段悲惨的记忆深深烙印在李林的心中,让他对修真者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因此,即便有机会接触到修真的途径,他也坚决不走这条路,而是宁愿当一辈子的凡人。当时,李林全家遭受修真者的残酷压迫,被迫成为挖掘火灵石矿脉的苦役。那一年,只有五岁的李林差一点就被那些绝望的奴隶当作食物吃掉,幸得家人们的拼死保护,他才得以存活下来。然而,这场灾难也让他的亲人们逐一离去,最后只剩下了李林和他的祖父相依为命。某一天,几名修真者带着一名浑身血迹斑斑、面目全非且丹田受损的修真者来到了这座灵脉山峰。他们将这名重伤的修真者丢给了李林的祖父,命令他务必保证此人至少能苟延残喘,不能让他死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林的祖父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开始尽力照顾这位濒死的修真者。尽管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但他明白,这是唯一能让李林和自己生存下去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林与那位受伤的修真者渐渐熟悉起来。这位修真者请求李林和他的祖父帮忙,从灵脉中秘密取出一些火灵石供他使用,承诺一旦自己康复,就会设法带他们逃离这个如同炼狱般的地方。李林的祖父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让李林脱离此地。于是,只要有机会,他们便会悄悄地为这位修真者收集火灵石。不久之后,这位修真者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决心和手段,不知通过何种方法,竟然引发了整个灵脉的大爆炸,导致整座灵脉山脉彻底沉入地下,数十万名奴隶以及所有驻守在那里的修真者无一生还。正如他先前所承诺的那样,那位修真者带着李林和他的祖父离开了那片充满苦难的土地。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总是眷顾他们,李林的祖父因为年迈体弱,在逃亡途中不幸去世。此时的越国正处在动荡不安的战乱之中,修真者带着李林四处漂泊,寻找安全的栖身之所。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们遇到了正在遭受攻击的公主车队。修真者挺身而出,解救了公主,并将李林托付给她照料。临别之际,修真者将一本名为《朱雀诀》的修炼秘籍交给了李林,告诉他未来是否踏上修真之路,完全取决于他自己。而关于这位神秘修真者的真正身份,除了他自称的“阿木”,几乎没有向李林透露任何其他信息。李林后来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程。在被公主收养后,李林在越国的军队中迅速崛起,屡次在战场上取得辉煌战绩,最终赢得了“战神”的称誉。而于野之所以出现在这深陷地底之下的灵脉山峰,是为了逃避来自清风学院杨杭的追杀,于野采取了假死的方式,暂时摆脱了敌人的视线。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找到一个足够隐蔽且安全的地方,以便活下去。于野想起了家族中的一个古老传说:在深陷地底之下的灵脉山峰深处,隐藏着一个通往神秘之地的传送阵。据说,这个地方是,伴随着生与死的磨砺,是无数魔修的向往之地,在那里,才真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据传,于野的一位先祖曾因遭遇迫害,无奈之下进入了这个神秘之地。在那里,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边缘的战斗,最终修炼有成,返回故土,亲手复仇,手刃仇敌。为了给后代子孙留下一条退路,这位先祖特意在这处灵脉之下建造了一个传送阵,以便他们在面临绝境时,能够有一个避难之所。虽然知道前往那个地方意味着九死一生,但于野别无选择,起码存在一线生机。以后能否在那个神秘之地生存下来,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实力和运气。尽管李林后裔身处一座蕴含无尽灵气的宝地,他们却并未踏上成为显赫修真家族的道路。这一抉择背后,实则蕴藏着深刻的原因。首先,他们严格遵循着先祖李林所立下的祖训,这份对传统的尊重如同磐石般坚定。其次,在目睹了修真界内无休止的权谋斗争与人心险恶之后,他们更倾向于珍惜平凡生活的宁静与满足。毕竟,真正的长生不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终究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并非所有家族成员都放弃了探索修真的可能。对于那些内心渴望修行之人,家族亦持开放态度,从不加以阻拦。于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踏上了修真之路。他的初衷单纯而美好,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这片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土地。遗憾的是,即便拥有再强大的个人力量,也难以抗衡整个国家的力量。而现在,于野居然落得一个要远逃??国,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下场。:()修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