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都将在宋军腹地掀起滔天巨浪,使南宋腹背受敌。
这便是蒙古人惯用的“斡腹之计”——避实就虚,攻其无备。
一旦得手,宋军腹背受敌,引以为傲的江淮防线恐将不攻自破。
这条以长江为天险、以京湖为屏障的防线,正是南宋赖以抵御北方铁骑的最后一道坚固壁垒。
此时此刻,汉水防线已然告破。
宋军不得不放弃这条赖以为屏障的防线,退守襄阳城内。
至此,更为残酷的襄阳保卫战,既将拉开序幕。
夜幕低垂,襄阳城西白马寺内,万籁俱寂,唯余香烟袅袅,钟声隐隐,更显禅意幽深。
寺内后院,一稚龄沙弥手擎油灯,引郭靖、武三通二人穿行于曲径回廊之间。三人足音轻缓,唯恐扰了这方清净。
行不多时,至一僻静禅房前,房内灯火如豆,在夜色中明明灭灭。
小沙弥躬身而退,郭靖上前叩门,轻声道:“晚辈求见一灯大师。”门“吱呀”一声开,泗水渔隐现身,拱手道:“郭大侠,武师弟,有失远迎。师父正在内堂等候。”
泗水渔隐引领二人步入屋内,眼前是一间朴素的禅房。
屋内光线柔和,角落里一盏青铜油灯静静燃烧,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正中蒲团上端坐着一位须眉皆白的老者,正是江湖上德高望重的一灯大师。
郭靖心中肃然,快步上前,恭敬行礼道:“郭靖见过一灯大师。”武三通紧随其后,向一灯跪下叩首:“弟子给师父请安。”一灯微笑着抬手示意:“两位请起。”
随即指向旁边的蒲团,“坐吧。”
朱子柳起身让出位置,为郭靖、武三通各斟了一杯清茶。
四人分主客而坐,茶香袅袅,在这宁静的禅房中缓缓弥漫开来。
一灯大师初至襄阳,郭靖原本打算将大师请到府上暂住,以便朝夕相处,共商抗敌大计。
然而,一灯大师素来喜好清净,即便在这种危急时刻,也不愿改变其恬淡本色。襄阳城中虽只有一座白马寺,却也幽静雅致。
一灯大师欣然选择在此安居。
郭靖虽心有遗憾,却也深知大师性情,遂不再多言。
郭靖今夜来访,原为探望一灯大师这位长者,兼为今日汉水一战得大师援手,心中感激,不便言表,唯以此一行,致谢恩德。
几人围坐畅谈,话题却不经意间转到了当日汉水防线被破一事。
提及此事,郭靖心中不禁愧疚万分。
汉水防线被蒙军突破,他身为襄阳守将,自觉难辞其咎。
言谈间,郭靖的语气不由自主地带上了几分落寞,眼中也闪过一丝自责之色。
一灯大师见郭靖神色黯然,微微一笑,慈祥地说道:“靖儿,兵凶战危,胜负难料。今日汉水一役,虽有损失,却未伤及根本。襄阳城高墙厚,更有你这等忠义之士坚守,大局未失,何必忧心过甚?”
顿了顿,大师又道:“天下英雄豪杰,谁能保百战百胜?是胜是败,皆是学问。胜则能鼓舞士气,败亦可汲取教训。靖儿勿需太过自责,还是想想如何固守襄阳,才是正理。”郭靖听了一灯大师的开导,心中稍安。
他恭敬地说道:“大师教诲极是。只是弟子愚钝,未能尽心尽力保住汉水防线,实在惭愧。眼下蒙军势大,襄阳危在旦夕。弟子斗胆请教,往后我等该如何抵御蒙军?还请大师不吝赐教。”
说到这里,郭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迫切和期盼,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他深知一灯大师智慧超群,希望能从大师那里得到指点,以便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有所突破。
一灯大师听罢郭靖的请教,轻轻摇了摇头,温和地说道:“靖儿,老衲一介出家人,于兵法韬略实在不甚了了。这等军国大事,应当问你那聪明绝顶的夫人才是。说起来,蓉儿素来足智多谋,怎么今日一整天都不见她的身影?”提到黄蓉,郭靖面露难色,沉默片刻,方才低声道:“蓉儿早已离城多日……”
一灯大师闻言,慈眉微蹙,目光深邃地看着郭靖,似有所悟。
他略一沉吟,目光转向屋内三人,三人见状,心领神会,悄然退出。转眼间,禅房内只剩下郭靖与一灯大师二人。
沉吟片刻,一灯大师轻声问道:“蓉儿为何在此危急时刻离开襄阳?”郭靖答道:“大师,蓉儿临行前留下一封书信。”说罢,将信中内容一一道来。
一灯大师听罢,面上并无异色,只是双目微阖,若有所思。
片刻之后,他睁开眼睛,慈祥地望着郭靖,语气平和地问道:“靖儿,除此之外,可还有什么要对老衲明言的?”
听罢,郭靖心中一动,抬头望向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僧,只见他目光如炬,深邃平和,仿佛已将一切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