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平庸,武则天不喜欢的天子,婉儿能喜欢真是有鬼了。】
唐中宗时
“哈哈哈哈,说得对!”听见自己被讨厌,李显竟然丝毫不在意,反而大笑两声,附和天幕。
身边服侍的小宦官偷偷抬起头,快速看了圣人一眼,圣人该不会有问题吧?听见这句话不生气吗?怎么还笑?
“你想什么呢?”李显察觉了小宦官视线,锐利的目光射过去,猛然发问。
小宦官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圣人饶命。”
说完后,小宦官发现他不打自招了,顿时心里叫苦。
“滚出去!”李显嫌恶地看了一眼宦官,这些下人怎么会懂他呢!
政变的五王势大,仿佛又让他回到了当初被裴炎辖制的时候,一个个都想架空他这个天子。
用上官婉儿一个女官怎么了,她爷爷和父亲早都死了,身后没有宗族,上官婉儿的权力他可以随时收回!
再者,如果阿韦将来想登基,上官婉儿该是一个多么好的势力。女官之首,修文馆馆主,翰林院写诏书的一把手,这样的身份能帮阿韦很多。
只是可惜……
罢了,就算上官婉儿不为阿韦所用,阿韦要辖制她也容易许多,必要时,可以直接以昭容的身份把她软禁宫中,总比一个势力大的大臣好拿捏。
当务之急,是弟弟李旦一家,明明贼心不死,装的倒是风轻云淡!
要是天幕能骂一骂李隆基就好了,在天下人面前说说李隆基的安史之乱,他好有理由收拾他们一家。
能在天幕商城中购物的人还是少数,多数人仍然不知道李隆基的所作所为,且史书涉及将来之事,也不能随意公布出来。
这次,他特意摘录出李隆基的部分要治罪,结果有人劝他顾念兄弟情深,莫忘李旦让位之恩,给李旦一家子改过机会,不该拿还没发生的事来治李旦、李隆基的罪。
呵呵,他能不懂么,朝堂里站的,有一个算一个,哪个没有错事,不就是怕他翻着史书一个个算账么。
不拿将来事治现在罪,一个个都是不干净的!
【除过这两个人,还有正史中写名道姓的两个男人,一个武三思,一个崔湜。】
此时,武三思一人在家中,听见天幕说这些传言,他仗着旁人听不见,狂笑两声,自言自语道:“哈哈哈哈,说吧说吧,反正我不吃亏。”
“跟我有染的,一个是韦皇后,一个是巾帼宰相,赚大发了。”
但笑着笑着,武三思还有点不满意,天幕上的“他”怎么那么老。
另一处地方,崔湜的书砸到地上,他无语地拍了一下额头。
“谁写的史书,也太会编排了。”
他的母亲出自荥阳郑氏,和上官昭容的母亲沛国夫人同宗,他们两家关系好太正常了。
第56章第56章
【《旧唐书》: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
划重点,‘推尊武后’。
翻阅中宗朝的诏书,夸武则天的话还真不少,联系婉儿‘武周遗臣’的身份,很明显,婉儿明明是自己崇拜武则天,武三思不要来沾边。】
听见‘不要来沾边’的话,武三思笑不出来了,天幕这是在嫌弃他?
不是,没道理怪到他头上吧,史书又不是他写的。
武周
武曌脸上的笑容就没放下来过,要给婉儿记上一功,在诏书中承认她的政治地位,此举利好她的名声和身后事。
只要后面的皇帝都是从李显手里接过皇位,承认这个儿子的统治时期,那也必然要承认传位给儿子的她。
【而且还有个问题,史书上写,是婉儿给武三思和韦皇后牵线搭桥。
这里很奇怪,武三思和李显是亲家,安乐公主在武则天时,就以郡主身份下嫁武三思次子了。
那么,武三思为什么要通过上官婉儿,而不是李显韦皇后的爱女安乐公主来拉关系呢?
好一个舍近求远。
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了,把婉儿打成了韦武一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