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句,太平公主直视着韦皇后,目光坚定,“我要上朝议政。”
韦皇后是个聪明人,点头道,“显郎那里,我会说服他,剩下的要靠公主自己。”
韦皇后现在不怕太平公主势力大,她本来就想让自己的女儿也能上朝议政,现在有太平公主打头阵,那是再好不过了。
“明白,”太平公主心里有七成把握成功,她在朝中有几分势力,李显松口后,官员的压力她会自己解决。
“另外,我名下的产业庄园田铺,从今天开始,会借鉴一下后世的经营制度,多招收女工。”
韦皇后顿觉这也很重要,表达了支持,决定让韦家的产业也效仿。
一眨眼的功夫,安乐公主看着几人都有了努力的方向,心里生出几分着急。
比心境和阅历,她现在还达不到上官和姑姑的境界,她阿娘也比她稍厉害一点,年龄就这在这里摆着,她们经的事比自己多。
要不她干脆试试武?
天幕也说了:什么阳谋阴谋,都不如手里有刀好使。
决定了,她从武!她们李家就有一位平阳昭公主战功卓著,她肯定也能成功!
问就是祖上血脉优秀,武德充沛,大唐公主可不是绣花的。
【更多太平公主为何失败的原因就不讨论了,历史不能重来,而且关于太平公主的史料也不多,上面说的只言片语也是从零碎的史料中拼凑,还有一些是猜测之言。
遗憾的是,太平公主也没有留下名字,她死后,红妆时代也随之结束。
论品行,太平公主有情有义,她对李唐,上官婉儿,薛绍,李旦,都做到了仁至义尽。甚至是背叛她的薛崇简,太平公主也只是抽鞭子打几顿,都没有要薛崇简的命。
反观李隆基,废共患难的结发妻子,一日杀三子,强抢儿媳,马嵬坡死杨贵妃。最不可饶恕的是他在安史之乱中的操作,临阵杀将,弃城逃跑,抛弃了百姓,丢下了祖宗宗庙。
论政治素养,太平公主史书盖章的沉敏多权略,甚至能逼得李隆基一个皇帝要发动政变保护自己,可见她的能力差不了哪里去。】
大唐,李世民沉默看着天幕,李隆基在安史之乱的行为,他一个都不能忍,弃城逃跑,更是开了个坏头。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九逃,国都六陷,只要一想到大唐后来发生的事情,李世民就心烧得慌,九次逃跑!那就意味着九次抛下万民。国度六陷,这更惨烈了,宗庙都让人家给烧了。
西汉
“太可惜了,”吕雉感慨一声。
若是在武周一朝,太平公主可以做个守成之君,上官婉儿做肱股之臣。她现在有点羡慕武则天,有现成的女儿和女官可以用。
【最后的最后,给大家看一下李隆基的操作,看看李隆基是怎么赶尽杀绝的。
李隆基的一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赌赢了就是开元盛世,输了就是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确实是大唐顶峰,但这盛世又不是平地起高楼,左脚踩右脚造就出来的盛世,前面有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李治的永徽之治,还有武则天武周打下的基础。
开元年间,李隆基五次跑到洛阳就食,洛阳曾经是谁的首都就不说了,李隆基去的挺安心。
还有开元四名相里的姚崇,张说,宋璟,这三个都是武则天时期培养的大臣。
姚崇在武则天时就干宰相的活,但还排不到前头,狄仁杰才是头号宰相。
张说,宋璟是中书舍人,在武则天时期就是个预备役,更排不到前头。
以及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武举是武则天所始创的选拔武将的考试。
而李隆基自己提拔的李林甫,杨国忠,这就是两个大奸臣,一个口蜜腹剑的能臣奸相,一个身兼四十余官职的奸臣贪相。
这么一看,都说李治吃他爹李世民的老本,李隆基也没少吃奶奶武则天的老本啊,洛阳是要去的,留下的人才也好用。
照单全用就罢了,还要不择手段打压参政女性。
李隆基对斗了三年的姑姑太平公主毫不念旧情,未对其下葬安置,还把和太平公主有关系的薛绍、武攸暨、上官婉儿的墓全部官方毁墓。
他对武则天和武周留下的痕迹也进行毫不留情的抹除,拆除洛阳明堂,融毁天枢。
将《大云经》《宝雨经》设为禁书,禁止人提起佛教转世谶言,从一切意义上消除武则天登基依靠的佛教典籍。
还废除武则天造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