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滔开完誓师大会后,让自己的弟弟姜峻留守博县,并且留下谭绍陈玉两曲新兵由其总领。姜滔自己就领着大军开始了自己讨董之路。只是官军们有些奇怪,怎么行军的方向怎么是向东往泰山郡奉高县方向去的?不是应该向西往关东去吗?奉高县就在博县隔壁,乃是泰山郡治所所在。姜滔率军来到奉高城外十里处,姜滔下令休整半个时辰,待时辰到时,姜滔才召来众人道:“今我誓师反董,那泰山郡太守应劭乃是董贼所任命,是其爪牙。今我欲反董,当先除此贼。”众人听了,才知道原来姜滔是这样打算的,皆是兴奋不已。只有范炜听了,心里嘀咕:“怎么应劭就成了董贼爪牙了呢?”盖因其从其族叔范直那里得知,其虽是董卓所任命,但是应劭是心向大汉的啊,否则鲍信怎么在其眼皮底下轻易完成招募士卒,募集物资的呢?只是范炜也知道此时这事不能提,姜滔说应劭是董贼爪牙,那他就是董卓爪牙。自己要是多说什么,那肯定自己就是其同党了。休息过后,姜滔则率领大军,继续向奉高疾行。此时奉高城内大小官员,皆还不知道姜滔起兵,一切也都还风平浪静。直到西城门处,守城的官军远望到一支大军快往奉高城奔来,虽不知道其是何部,但也立马反应过来,关城门,同时派人向城内各长官传信。一时城内开始乱了起来。姜滔率领大军来到西城外三里处,召来陈金常春两人道:“你等速速召集本部骑兵,先行前去,只需在西城门外驻军等候,到时自然有人替你等打开城门。届时你等需速速领兵入城,擒杀太守应劭和奉高县令张单,控制奉高城。”“诺”。陈金常春二人听到姜滔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皆很是兴奋。虽有些好奇会是谁替他们打开西城门,但也都对此次行动充满信心。当陈金常春两人带领一千骑兵来到奉高西城门外,此时西城门已经大门紧闭,城墙上官军剑拔弩张。城门守将站在城楼问话:“尔等是谁人部曲?欲做何为?”陈金常春二人见此,虽不知道会是谁替他们打开城门,但也没有着急。常春拍马向前几步,对着那城门守将道:“我乃博县姜县令帐下常春,今姜县令奉旨讨董,率领大军前来捉拿董贼爪牙应劭,你等速速打开城门,莫为虎作伥。”城墙上的官军听后一时大惊,博县县令姜滔他们是知道的,关东联军讨董他们也有听说,只是没有想到会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如今常春说应劭乃是董卓爪牙,他们一时也不该如何是好。只是这城门如今是万万不能开的,应劭乃是泰山郡守,是他们最高长官,怎么可能就凭其几句话就让自己开城投降。但见常春他们也没有攻城,只能继续在此守备,等候上级的人来做决定。只是他们不想开门,有人前来开门。只见突然从城内跑来一支郡兵打扮的士卒,大约300人左右,营门守将以为是城内的援军来了,都在为郡兵能这么快就前来而高兴。但是当那支“郡兵”跑到城门处,非但没有上城墙守备,却直接对城楼下守门的士卒大杀特杀。城门守将哪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等他令人往城内那些“郡兵”放箭时,已经来不及了。那支“郡兵”杀溃城楼下守军,一路负责打开城门,一路也往城墙上杀去。这支“郡兵”首领看起来虽然年少,却异常凶狠,身先士卒,率先登上城墙,然后大杀特杀。你道这是谁人部将?原来这是姜滔早已布置多时的计划。早在数日前,姜滔就派“义子”孙望,精选300士卒,或化为平民乞丐,或扮做商贾车队,在数日内,陆陆续续混进城内,躲在姜滔以自己名义在西城处早已买下多时的大宅院内。宅院内,早有姜滔准备好的郡兵军服以及兵备。孙望也得到了姜滔传令,今日就会派兵前来夺城。因此孙望早已整顿兵马,并且派人在西城门守候,见西城门有异动便迅速返回禀告。因此他们先于城中郡兵得知姜滔他们的来到。又在陈金他们来到城下后,及时杀出。作为大师兄的孙望,第一次出任务,当然要好好表现一番,此时杀到城墙上,直奔营门守将而去。孙望手中的长剑闪烁着寒光,他飞速冲向城门守将。守将眼中闪过一丝惊愕,但很快就恢复了冷静,挥舞着手中的大刀,与孙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守将奋力抵挡,但还是被孙望的剑势逼得连连后退。守将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恐惧,他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将领剑法却如此凶狠。孙望的剑法越来越凌厉,守将的防御渐渐被突破,身上出现了一道道伤痕。孙望趁机发动了一次猛攻,守将终于抵挡不住,被孙望一剑斩杀。孙望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向前冲去,与其他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此时城楼下的城门也早已被孙望的部下打开。陈金常春两人见西城门果然被人打开,哪里还有犹豫,立马带领骑兵冲了进来。当陈金率先冲到门口,见城内战作一团,就在他不知杀向谁人时,一个士卒来到陈金面前不远处,高喊:“陈军侯,我等乃孙望部下,奉姜县尊命令打开城门,请陈军侯快快入城。”陈金这时哪里还不明白,这些就是姜滔安排好的人。便不管其他,只管按照姜滔的命令,直管带兵前去攻打郡衙,擒杀应劭。常春带领骑兵也紧随其后,一起朝着府衙杀去。泰山郡守应劭,也是统兵之人,他在得知有兵马往奉高城而来时,便就开始集结私兵,准备去西城城楼看看是怎么回事。只是当他集结好私兵后,行军一半,便见陈金常春已经杀入城中,正向他府衙方向杀来。:()三国:庶民崛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