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抱着布,四处张望着,又走了好一段路。
“货郎儿——货郎儿——针头针脑,五彩绒线——”
林稹眼前一亮,赶忙循着那声音往前去。
前面有个挑高肩担子,麻布绑腿、着平头布鞋的货郎,他幞头上插满了小旗、小风车、草编蛐蛐……
风一吹,小风车呼呼的转起来。
有几个对襟短衫的小童,像一群毛茸茸的小鸟,路都走不稳呢,还巴巴的跟在他屁股后头。
林稹看得发笑,赶忙喊道:“这位阿哥且等等。”
那货郎听见声音疑惑的回头,又见是个小娘子,赶忙放下担子:“小娘子要买什么?”
“敢问阿哥怎么称呼?”
“姓王,别人都喊我王三郎。”
“王三哥,我有桩生意想和你谈。”林稹取出早已剪好的、一块巴掌大小的布递给那货郎,“这是我家的布,一尺卖九文。若能卖出去一匹,我就给你五文的抽头。”
那货郎愣了愣,接过布一看:“这布密实。”又为难道:“我也不是卖布的,恐怕……”
林稹也笑:“不劳烦三哥做什么,只要把布系在你这担子上,若有妇人来买东西,劳烦阿哥问一嘴要不要买布。”
这倒是简单,无非是动动嘴的事,不花钱还能白得一块巴掌大的布料子。
货郎稍微想了想就答应了。
“若有人要来买,你只管记下来告诉我,县里的要买布我挨家挨户送上门。其他的我晌午之后就在衙前街大槐树底下卖布。”
林稹与这货郎约定了时日,这才转身去布帛铺找钱氏。
货郎是要进村的,客源可比她广,更别提客人都有闲钱买玩具了,势必有钱买布做衣裳。
再者有了第二条销售渠道,至少不用再挨家挨户的跑了。
只是不知道十天以后结果如何。
林稹松了口气,摸摸干瘪的肚皮,这才觉出饿来。
她心神一松懈,仿佛整条街上的香气都在往她鼻子里钻。
“门油烧饼、白肉烧饼……香煞人嘞!”
“看一看,白蓬、米粉做的蓬糕——蓬糕——”
“三鲜面,热乎乎的三鲜面!”
林稹的脚步走了又停,这里看看,那里闻闻,鼻尖香气四溢,笋泼面,小云吞、糖馒头……全是热气腾腾,新鲜出炉的。
只可惜没钱啊。
林稹买了个最便宜的咸烧饼,刚要递出两个铜板,就看见几个吆五喝六的无赖,大摇大摆的走来。
林稹赶忙转身,快步往人堆里钻。
所幸几个闲汉没瞧见她,只是大声招呼那店家:“来几个白肉烧饼!”
店家脸上的笑一下子就没了,腰塌下去,又挤出点笑来:“这就来,这就来。”又从热腾腾的烤笼里取了四五个夹了肉的烧饼捧过去。
几人咬了一口叼在嘴里,说说笑笑,扬长而去。
林稹远远的看着,不由得叹了口气。
见那群闲汉走了,她才站出来,递给店家两文钱,买了个咸烧饼。
那烧饼是白面做的,分明热腾腾的,做的却不甚好吃。饼子太厚,烤了以后又烫又干又硬。
若是她来做,揉面时势必要添一点乳白的猪油。油润开来,面饼变得喧软。
烤好之后外皮雪白,泛着点点淡褐色,又酥又脆,一口咬下去,扑簌簌掉渣。内里软韧,是小麦特有的香气,咀嚼起来泛着一点淡淡的甜味。
林稹已经许久没吃过白面了,她就着自己的想象,囫囵吞吃了一个咸烧饼,稍微填了填肚子,这才去找钱氏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