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着哀丧忌讳的颜色在这青天白日下飞扬,被日光泡过的白布亮得像一柄雪刃。越颐宁迎着太阳望去,被刺得微微眯起眼睛。
她先去了城东的一家书肆。
这里是锦陵城中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共四层楼,二楼到四楼都是藏书架子,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供人挑选;一楼是茶馆,中间几层的房梁挑空,搭了一座木台子,时常有说书的在这儿讲些野史名本。
越颐宁进得巧,一来就遇上个刚刚开讲的。
茶馆里坐满了人,台上的男子手持折扇,轻摇拍打,声音洪亮:“咱今儿讲的,是东羲国那名垂青史的开国皇帝,熙元帝的故事。”
“话说熙元帝开国后,励精图治,纳善如流,又兼轻徭薄赋,节用裕民,纵观史书百代,也可称为勤政爱民之典范。其嫡长子亦是贤德兼备,才貌甚隆,弱冠之年便被册封为太子,熙元帝甚爱,为其取号‘德馨’。”
“这熙元帝册封太子,真是半点没带犹豫的。”
“就拿野史《东羲·熙元帝传》中的一段说吧,熙元帝在位期间,匈奴外患不绝,熙元帝曾多次出征北伐,期间朝政事务都全权交由德馨太子负责,将自己最得力的心腹和大臣都拨给他协助。”
“可想而知,这是多么深厚的信任!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向来微妙,进则猜忌,退则不满。唯独对这个儿子,熙元帝是给了自己的全部,除却器重和教导,还有远超平常天家中的父爱。时人锐评,其宠爱程度,想来哪怕是德馨太子伸手问他要这皇位,熙元帝也会拱手相让罢!”
“然而天妒英才。谁也没想到,德馨太子二十七岁生辰那日,竟于东宫寝殿中突发恶疾,未等太医赶到便骤然逝世。”
“发丧之日,熙元帝抚着灵枢,仍失声痛哭,难以自已。当天,燕京城内满城白布,飘扬百日。”
“而后二十年里,熙元帝前后废立太子三人,不理朝政,越发昏庸暴虐。其间流传最广的一则暴闻便是‘人皮鼓’。”
“史书记载,熙元帝晚年广纳舞姬入宫,杀之剥皮,以美人皮为鼓面,击鼓为乐,惨死宫廷的舞姬多达数百人。最黑暗的一段时日,东羲南境兼遇三年水患,颗粒无收,朝廷内酒池肉林,巷陌间易子而食。”
“熙元三十一年,洪戊帝带兵攻入皇宫,手刃其父,方才结束这场民不聊生的噩梦。”
“呜呼!何其悲哀!曾经励治神武的一代明帝,老年竟因痛失爱子而性情大变,走向如此结局,实在是令我等叹惋不已。。。。。。”
越颐宁的目光扫过底下骚动的人群。那说书人在台上绘声绘色,坐茶桌边的客人议论纷纷。
“历史重演了!”
“谁曾想,好好的太子殿下竟会一夜之间暴毙于东宫。。。。。。据说当今圣上听到消息,当场便昏厥了过去!”
“这离太子殿下去世已经过了快一个月了,按礼制,东宫丧事既出,燕京需全城挂白布七日。可现在别说是燕京了,便是燕京脚下这锦陵城里的白布也不曾撤下,也不知这国丧礼还要维持多久。”
“你说,这太子殿下究竟真是积劳成疾而死,还是背后另有阴谋?不然正当壮年、无病无疾的人,怎会说没就没了。。。。。。。”
“太子殿下是已逝皇后亲子,虽圣上厚待太子殿下,但最宠爱的妃子却是四皇子的生母丽贵妃。”
“丽贵妃是顾大将军之女,顾氏一族名将辈出,手握兵权数十年,谁敢说他们没生一丝一毫的异心?要我说,太子殿下的死绝不是意外。”
“可惜了,若太子殿下能即位,定是一代明君。四年前的黄河水患,便是他亲至五州渡口,督工协力;他还多次进言修改律法,主张宽仁,去除酷刑;也是他提议在各地设立女学,推行义讲,才有了近十年来众多平民女子入仕的胜景。”
“太子殿下登基,那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可恨老天无眼,竟然早早收他去了!”
“如今燕京附近多地遭逢大旱,今年北方春季又雨水稀少,眼看着入夏渐深,这旱灾怕是要越来越严重了,我认识的几户人家都说再这样下去,今年恐是要颗粒无收。。。。。。”
“人祸既逢,天灾不断。东羲国运已有衰亡之象!”
“天家的事,岂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可以议论的?快快把嘴巴闭上吧。”
茶烟,哀叹,窃语。满腹猜测汇聚成一条哗然作响的洪流。笼罩在烈日下渐渐干瘪的城池,洁净的白布裹着肮脏的沙土。数百里外,燕京城内,众说纷纭中,似是波澜诡谲,风起云涌。
这天,要变了。
浩荡喧闹之上,斗笠青衫的女子倚着栏杆。楼阁一隅,翠色横生。
越颐宁正听得起劲,小二已提着捆好的三本书来了:“越姑娘,先前订的书我给你拿来了,你且看看书目都对了没?”
越颐宁连忙伸手接过:“欸,劳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