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方来使,李郁有选择地加以接见,以示重视。金坛于氏老奸巨猾,脚踩两条船。在召见时,李郁突然令人带出2名女子,使者目瞪口呆。当初破江宁时,于氏家族部分人未曾逃掉,后被吴军俘虏。之后,多名未婚女子被分配给麾下军官做妻。如今已是瓜熟蒂落,物是人非。亲族相见,倒是先哭了一场。消息传到淮安,于运和呆若木鸡。他瞬间明白,吴廷暗中算计老于家不是一天两天了,即使自己不去找人家,人家也要找上门提要求的。……财政大臣胡雪余在私宅接待了王亶望的师爷于金光。熟人!合作许久了。于师爷表示,王巡抚愿率福建全省归顺吴廷,弃暗投明。不过,王巡抚本人衷心地希望还能够继续为陛下效力,为新朝发光发热。胡雪余只答应向陛下转交厚礼并且代为转达王巡抚的念想。他知道利害关系,陛下不可能让王亶望这种蛀虫继续留任。不杀,已是天恩。还想做封疆?做梦。……吴军实控仙霞关,可长驱入闽。但略有麻烦的是,王亶望似有和靖海侯施家合流的迹象。靖海侯施令洋的亲笔书信言辞恳切。也希望能为吴廷效力,为陛下平定福建(包括大员)的所有敌人,同时自愿捐献台南的2万亩良田。施家嘴里的敌人,包括盘踞漳州府的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部以及海盗蔡牵部。黄仕简是清廷死忠。黄部和施部打了几仗,然后就演变成了长期对峙。双方修筑营寨,挖掘深壕。情报署驻福建人员提交的报告里,指出靖海侯是在待价而沽、养寇自重。……李郁看完书信,盯着来人:“施侯想要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臣下不敢妄自开口。”李郁笑容复杂,审视这个依旧留着辫子的施家族人,问道:“施侯和王亶望私交如何?”来人一愣,连忙矢口否认:“在下动身之前,侯爷早有言在先,一切唯陛下马首是瞻。”“嗯。不过寡人依旧有一事不解,黄仕简为何还在苟延残喘?”“回陛下,黄逆经营漳州年久,麾下闽南兵均为经年凶悍之老卒,加之有海盗蔡牵经常从海上支援粮食,所以、所以~”“看来咱们的靖海侯治军还是差了点,没有乃祖风范。”“来啊,传旨广东,令苗有林调第5军团精锐,从潮州府进攻漳州。配合靖海侯,一南一北,剿杀黄仕简。”来使胆寒,跪地不敢多言,只是一再表忠心。……情报署署长刘千,奉旨私下接见海盗蔡牵和天地会林爽文的使者。初见面,三方就觉得气质颇合。都是江湖人士,味道相投。刘千何等老辣,在觥筹交错中,不露声色的试探出了两方的真正心思以及所谓联盟的坚固程度。海盗蔡牵,从大员岛彰化县走私大米,然后高价卖给漳州黄仕简。天地会舵主林爽文,在彰化县颇有人脉,充当了大米走私链条当中的坐地户角色。……最终,吴廷将碎片拼起来,大体推出了当前福建的势力图:清廷死忠黄仕简部龟缩漳州~施令洋挟寇自重,希望在新朝能继续爵位,家族深耕福建。同时,施家有故意放纵天地会和海盗联手走私大米的嫌疑。王亶望和靖海侯应有私下谈过,但关系并不牢固,无非是害怕吴廷突然翻脸,两人可抱团取暖。只需打一抚一,王——施关系立马破裂。蔡牵很危险,由于清吴长期交战,沿海防务真空。蔡部海盗盘踞海岛,规模渐大。天地会深耕大员岛北部中部的底层民间,有一张复杂的人际网,会众颇多,但无甚武装。……施令洋想继续做侯爷,王亶望想继续做总督,蔡牵想做东南海上兵马大元帅,林爽文想洗白上岸。总之,大家都在努力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而他们敢于向吴廷含蓄提条件的倚仗,无非就是本省特殊的地理环境。福建山多、粮少。大员孤悬海外,海峡风大浪急,岛上有厚重的瘴气、凶残的生番。鸡肋~朝廷取之肉寡,失之可惜。最省事的方式就是加以封赏,让他们作为金牌打手搞定所有事。不费一兵一卒,无痛而下。……不过,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对于陆权农业国,福建是鸡肋。对于海权工业国,福建是脐下三寸,纵然平时自己不用,也不能被人乱动的。更何况,吴国定都苏州府。都城过于靠近大海,江南平原又无险可守。第一岛链(吕宋——大员——流球群岛——扶桑群岛),就是吴国版的“海上长城”。,!参谋本部、情报署、海军部秘密磋商,准备尽快拿出一个方案。宗旨就是:如何在不给朝廷留下留太大后患的前提下,以最低风险、最小代价控制福建(尤其是大员)。联合谁?对付谁?……而就在此时,一封来自南洋小国兰芳的密信送至吴皇宫。李郁阅毕,大为震惊。半个月前,兰芳大统制罗芳伯居然亲自北上,希望清廷承认其海外藩属国地位。李郁咬牙切齿:“一帮蠢货!久居海外,开始怀恋皮鞭和马刀的滋味了。”“召刘千进宫。”君臣密谈1个时辰后,刘千匆匆离宫,秘密赶赴江北面见于运和。……次日中午,参谋本部和海军部,也得到了陛下明确指示:王亶望去向,另有安排。情报署会花银子帮他运作,既兰芳成为大清的海外藩属国之时,老王将成为第一任大清官方任命的兰芳总督。久居海外的兰芳移民,怀念我大清了。我们有必要让兰芳重沐恩情。惩前毖后,教育他人。所以,接下来的谋划方略只针对施、林、蔡三家制定!陆上,向仙霞关增兵5000人。海上,向温州港增派7艘江南级战舰,以三级风帆战列舰“地狱号”为旗舰。做两手准备。……整训时间尚短的陆军第7(桂)军团,奉命开拔西征云南。陆军大臣林淮生坐镇南宁,调度后勤。第7军团新附,信任有限。参谋和炮兵全部来自吴军。再加上后勤扼喉,想来桂军不至于做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举动。从广西进军云南,一般来说有2条路线。南线相对困难,故而选择北线。北线,修建于洪武年,和今天的南昆铁路大致相似。先向西北,之后转折西南,之后向西,最后向北。途中节点:南宁——果化州——田州——百色厅——那佐——广南——阿迷州——建水县——昆明府。一条漫长的行军路线。……第7军团的家眷多在广西,故而林淮生并不担心他们中途反水投奔清廷。前提是,自己掌握好后勤。既要保证弹药不断绝,又不能一次性给的太多。防止第7军团击溃阿桂后掉头攻回广西。望着参谋送来的弹药计划。林淮生陡然意识到,身居高位,信任就成为了奢侈品。陆军部会提防第7军团,陛下又何尝不会提防陆军部呢。念头一出现,林淮生独自一人在原广西巡抚衙门院子里踱步。他诧异的发现,信任,是个无解的难题。……第7军团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从南宁到百色的这一路,行军相对轻松,只需沿着右江河谷前进即可。两侧都是大山,并未遇袭。湘西战役的血色尚未褪去,吴军凶名在外。桂西山区一些小部族的头人,审时度势,主动接受改土归流,举家去松江府定居。安家费视部族规模而定,少则一两万两,多则四五万两。那些暂时不愿接受的部落,也尽量低调,不敢跳出来搞事情。杀鸡儆猴、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朴素道理,人人都懂。……百色城,成了后勤枢纽。城外壕沟、矮墙环绕,城头布置了大量火炮。第7军团抽调3000士兵,专事后勤押运。百色、广南将是最重要的两处后勤节点。第7军团第1步兵团指挥官白健仁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心思复杂。岳父死了,虽不是死于吴军枪下。但也算间接因素。团练大臣陆廷升走了,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回来了。“我,到底在为谁而战?”这个疑问萦绕在他的心头,无解。午饭时,几名小弟凑过来。赞不绝口:“大哥,朝廷配发的短枪真好。”……白健仁笑笑:“军服不好吗?”“好,这套军服是我这辈子穿过的最好的衣裳。黄铜纽扣,牛皮腰带,太阔气了。”“是啊,吴皇真的有钱。”众人陡然沉默~就着热汤稀里哗啦扒饭。就连伙食标准也比以前好。吴廷虽然提防第7军团,但是在供给标准上做到了一视同仁。无论军饷、军服、武器,伙食,都没有克扣。军靴除外。草鞋,更适合两广子弟兵体质。驻广东的第5军团早就集体抛弃了军靴,一年当中至少有9个月穿草鞋。军靴太闷了。导致脚部溃烂截肢的事件,都有好几例。头顶斗笠,脚踩草鞋,方能横行两广。嗯,还有烟草。烟草气味可在一定程度上驱逐蚊虫,士兵们干脆将自己腌入味了。在行军队伍的下风处,隔着十几丈就能闻到淡淡的烟草味。,!……初夏用兵,本来是违反常识的。但是,受去年极寒冬季的影响,1779年从春天到夏天,光照都不充分。遇上了凉夏。好消息:行军轻松。坏消息:粮草减产。整个南方的春粮收成都有所下降,轻微的一两成,严重的接近三成。江西风调雨顺,鄱阳湖风平浪静。成为了帝国粮仓的定海神针。湖南湖北因为战争波及,尚在恢复,预计秋收可以恢复到鼎盛期。……云南最东端,广南府。府城周围群山包裹,城池建在仅有的一块平地上。驻扎在城内的清军,选择龟缩防御,同时将吴军来袭的消息派快马送回昆明。第7军团上午抵达,士兵们临时赶制了几十架云梯。下午就开始攻城。众目睽睽之下,炮兵们用6磅加农炮,将城墙垛口挨个轰碎,不堪重负的城门楼子甚至整体垮塌。待守军无处藏身之后,扛着云梯的士兵和四人臼炮组一起行动。广南清军站在光秃秃的城墙上,挨了2轮臼炮霰弹轰击后全线崩溃。第7军团的士兵踩着云梯,轻松爬上城墙。望着缓缓放下的吊桥。所有人都有种不真实感,一座府城就这么轻松的打下来了?……白健仁目光灼灼,盯着那些尚在袅袅冒余烟的火炮。心中狂呼,大炮,乃战争之神。大炮既出,摧枯拉朽。他凑近炮手,搭讪:“老哥在看什么书?”“抛物线。说了你也不懂,不信啊?那你拿去瞅瞅?”炮长笑嘻嘻的递过小册子。上面古怪的几何抛物线和密密麻麻的数字,让白健仁一阵眩晕。讪讪的还回去。指着大炮,问道:“老哥,这玩意怎么瞄准?”炮长犹豫了下,认真解释:“目标距离不远,就直瞄,和打枪一样。”“目标距离远,那就得学数学。弹道,弹道你晓得伐?侬肯定不晓得。”……白健仁微微脸红,绕着大炮来回观察。男人都:()大清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