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常洵不愿意走,因为
“侄儿,皇叔我晚膳还没有吃呢!”朱常洵拍拍肚子很委屈的说,“一顿不吃虽说饿不死,但是饿得心慌啊!”
游健:“”
游健还能怎么着,无力扶额已经够够的了,只能认命的让小厨房的人,给朱常洵煮一桶鸡汤面。
是的,一桶。
没有错,就是一桶。
一碗的话,对于朱常洵这种饭桶,完完全全不够。
两碗也不够,干脆就是一桶。
份量的话,大概7寸左右的斗碗,能装5碗。
这么凶悍的量,不是饭桶又是什么。
很快一桶鸡汤面煮好了,是用的盛汤的大盅放的面。
满满的,上面还卧了两个煎得十分漂亮的荷包蛋,还撒了葱花。撕了煮好的鸡肉丝。
小厨房的厨子,本来就是御膳房的人,只不过在乾清宫内设的小厨房当差。
御膳房距离乾清宫是很有一段距离的,夏天还好,如果是冬天,往往送来的时候,御膳就半凉了。后面游健嫌弃反复加热,菜肴的味道会变得不好,干脆就在乾清宫设了小厨房,让来小厨房工作的御厨,准备他的一日三餐外加宵夜。
御厨手艺很好,荷包蛋煎的超级漂亮,完完整整,用筷子一戳,荷包蛋还会流黄。朱常洵两三口就解决了一个荷包蛋,随后又把另外一个荷包蛋吃了,才开始大口的解决鸡汤面。
吃得超级快速。如果在后世,朱常洵就是标准的大胃王吃播。看他吃饭就是香,还不挑食。
游健和朱常洵吃了几顿饭,就发现了朱常洵哪怕更喜欢吃肉,但是呢,蔬菜也不落下,往往一桌子菜肴,到最后只剩下菜汤。
现在更胜,连面汤都喝得干干净净,还说自己只吃了七分饱。
“皇帝侄儿,有夜宵吗?”朱常洵一边用手绢优雅的擦嘴,一边矜持的询问。
然而游健只是粗粗瞄了他一眼,就果断收回视线。
“晚上吃多了容易积食。”
朱常洵:“不啊。我晚上吃得再多,都没有积食。”
说到*这儿,还‘偷偷’的瞄了瞄游健,小声蛐蛐。“皇帝侄儿肯定积食过,所以吃饭才讲究七分饱。”
——老天爷,他到底造了什么孽,以至于这辈子有这样一位皇叔。
游健深呼吸,开始问起其他皇叔的近况。
而听游健这么问,朱常洵才想起告状。
“皇帝侄儿,你可得帮你皇叔好好教训老五和老七。”
万历皇帝朱翊钧一共有8个儿子,10个女儿。其中次子、四子以及八子早夭外,其他儿子都顺利活到了成年。
10个女儿呢,都活到了成年,并且大多数还挺长寿。
游健去年的时候,让藩王进京居住。最先被‘押解’返京的人是朱常洵。
别看当时的朱常洵超级愤怒,实际上很快就进入‘圈养’王爷的角色,隔三差五就往宫里跑。
并且在游健准备接其他藩王回京居住的时候,落井下石,帮游健‘迫害’其他的藩王。
有一说一,有了朱常洵的现身说法,随后‘藩王返京居住’的工作,做得相当的成功。
除了快出五服,被张瑞川从后金老巢盛京就出来的朱常德外,被封瑞王的朱常浩,以及被封惠王的朱常润和被封桂王的朱常瀛也跟着成了朱常洵的邻居。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原本该在崇祯帝登基的第一年就出京到封地就藩的。
然而游健登基的时候,不是各种混乱嘛。自然等混乱结束,然后游健又要废除藩王就藩的举措,将藩王一股脑的都安排在京城,所以朱常浩等人,也就没有机会出京到封地就藩。
对于藩王们来说,京城是好,毕竟大明的国都,但是呢,是在游健的眼皮子地下讨生活。
就怕某些行为稍微出格就被锦衣卫或者东西厂的注意到,从而遭到一顿削,所以往日在封地上作威作福的藩王们,特指被迁移回了京城的藩王们,怎么又不夹起尾巴做人呢。
只除了朱常洵,他真的真的是被万历皇帝以及郑贵妃联手宠坏了的老baby,怎么肯呢个夹起尾巴做人。
笑死,要是不经常跑来找存在感,日理万机的皇帝侄儿,不小心忘了他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