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回到明朝当少爷 > 第28章 风雨朝堂 信王的抉择与成长(第1页)

第28章 风雨朝堂 信王的抉择与成长(第1页)

信王府内,烛火摇曳,光影在雕花的墙壁上晃动,仿佛也在为这紧张的气氛而不安。信王朱由检眉头微皱,眼神中透着一股稚嫩却又执拗的神色,深情中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看向孙承宗,犹豫片刻,最终开口问道:“老师,本王以为东林党众人皆是忧国忧民之辈,他们心怀天下,所谏之言皆是为了我大明江山。您觉得呢?”屋外的榆翔轻轻叹息,心中不由得感慨。作为再次穿越者,数百年前的政治风波和党派纷争,站在历史的现场,他对信王的这份天真却无能为力。他的听力敏锐,几百米内的声音都清晰可辨,因此信王府内的这段对话尽收耳中。榆翔深知信王朱由检年轻尚且天真,对东林党心存幻想,认为东林党忠心为国。历史上,信王确实如此。他内心暗道:“少年啊,你的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我能理解,但这大明朝已然深陷党争泥潭,非一腔热血所能挽救。”孙承宗轻咳一声,稳稳地开口:“信王殿下,东林党之人,不可一概而论。其中确实不乏真才实学、为国为民者,然而,随时间推移,东林内部也出现了不少借党争谋取私利之人。看似为了国事唇枪舌剑,实则往往不顾国家大局,将朝堂拖入无尽的纷争内耗。”说到这里,孙承宗的神色有些黯然,眉头紧锁。作为多年在朝的老臣,他深知党争的危害。早年间东林党以倡议改革为名,鼓励士子参与国事,以“清议”对抗阉党。然而,党争久了,东林内部也开始腐败,官场纷争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忠臣壮士折损于无谓的斗争之中。信王听到孙承宗的评价,不禁眼神微微闪烁,有些不满:“老师,您也是东林党人啊,您为何总是贬低东林党?在本王看来,他们与魏忠贤一党截然不同。魏忠贤祸乱朝纲,罪该万死!东林党虽有争议,但他们心系社稷,至少不似魏忠贤那般结党营私。”孙承宗点了点头,语气放缓,:“殿下,魏忠贤确实罪大恶极,权倾朝野,排除异己,使朝堂乌烟瘴气。然而,东林党也并非如殿下所想的那般纯粹。正是因为他们不断攻击阉党,使得朝堂上始终斗争不止,政令难行。辽东战事危急,熊廷弼等良将屡次呼吁兵饷增援,朝堂却因党争僵持不下,延误战机,岂非令人心痛?”信王脸上浮现出一丝倔强的神情,他仍然对东林抱有美好幻想,少年的好胜心让转头看向门外喊道:“榆翔,你来一下。”他似乎不想仅凭孙承宗一人之言就改变自己的看法。榆翔暗暗叫苦,他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心知被信王召唤不可推辞,只得轻步走了进来,向信王行礼:“殿下”信王满脸期待地说:“这里没外人,且你上次与我探讨帝王之术的见解颇为深刻。今日且与我和老师谈谈东林党和阉党,希望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啊,”榆翔暗暗叫苦,“这种事你对外说,不怕我掉脑袋吗?好在孙阁老厚道,你真是“猪油贱””,此刻榆翔也不顾尊卑了,此刻,他后悔自己当初为何要与朱由检谈论这等禁忌之事。“猪油贱”孙承宗一愣,随即明了,内心不由嘀咕,哈哈好名字啊,面上却很严肃,作为帝师必须端着。这逼格不能丢孙承宗微微皱眉,淡淡说道:“信王,帝王之术之事不可再提,否则难免招来杀身之祸。此番我与陛下费尽口舌才让殿下得以外出阅兵,已有朝中之人奏报您有不轨之心,幸得陛下圣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信王闻言,微微一怔,似乎这才意识到自己言行的轻率。他略显惶恐地问道:“那……那我皇兄准我前往山海关了吗?”孙承宗点了点头:“准了。”他话语中虽无多余情绪,但内心却忍不住对信王的天真感到无奈。榆翔此刻已无退路,只能咳嗽一声,整理思绪,开口说道:“殿下,东林党之初,确实不乏正直之士。他们抨击时弊,试图恢复大明的清明。然而,随着党争日益激烈,东林党内部逐渐鱼龙混杂。尤其是在朝廷内部,不少人以党争为名,实则为私利而斗。辽东战事之紧,朝中诸臣却将精力放在相互攻击,导致熊廷弼和孙承宗等忠臣的建议屡屡受阻,最终让朝廷错失良机。”信王略显惊讶地看向榆翔,似乎无法相信东林党竟如此不堪。榆翔继续道:“熊廷弼大人力主防守辽东,但却因党争不断,最终被下狱。反观阉党之人,虽多有劣迹,但在支持熊廷弼防守辽东方面却做出了不少贡献。他们深知辽东溃败之危机,因而在筹措辽饷方面不遗余力,以保大明边疆稳定。也正因如此,才出现了阉党力保熊廷弼、东林党反而与熊大人对立的局面。”信王脸上微露愕然,喃喃自语道:“熊廷弼竟然会得到阉党的支持……这与我此前所知的完全不同……”榆翔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在财政政策上,东林党人也多有失策之处。他们反对开征新税,致使国库日益空虚,却又无法提出有效的替代方案。魏忠贤虽为人奸恶,但在筹集辽饷时,他并未加重百姓负担,而是通过商税、盐税等方式增加收入,确保军费供应。或许这并非出于爱民之心,然从效果上看,却实实在在地保证了辽东的战事。正是这份矛盾,使得不少百姓对魏忠贤的看法并非全然负面。”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孙承宗不断点头,显然对榆翔的分析颇为认同。他望向信王,语重心长地说:“殿下,东林、阉党的纷争使大明内耗严重。真正为国为民之人,实属不多。大明此刻危机四伏,外有辽东之患,内有党争之祸,若再不止息内斗,恐大明江山难以长久。”信王低下头,沉默不语。他一方面敬仰东林党人的气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孙承宗和榆翔所言的事实。他的内心复杂而矛盾。孙承宗见状,继续说道:“殿下,若真心为国,当重实干而非空谈。不论东林、阉党,只要能为大明贡献,便是良臣;若借党争为私,便为奸邪。大明之兴衰,不在党派,而在能否齐心协力,度过危机。”榆翔也补充道:“殿下,历史上几次党争的结局无一不是元气大伤。汉代的党锢之祸,唐代的朋党之争,无不如此。信王听完榆翔的分析,脸色渐渐凝重。他平日里虽有些少年气,但在面对国事时也不免感到沉重。沉默片刻后,他缓缓道:“榆翔,你的意思是…无论东林党还是阉党,他们都有自己的算计?这世上竟无一心为国的忠臣吗?”榆翔微微叹息,说道:“殿下,忠臣确实有,但在权力的漩涡中,纯粹的忠心往往难以维持。就如同您钦佩的东林党人,起初他们确实以忧国忧民的姿态出现,抨击时弊,为朝政进言。然而,随着他们在朝中逐渐壮大,党争愈演愈烈,不少东林党人也开始以权谋私,甚至为了党派利益,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以说,东林党和阉党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归根结底,都是在权力斗争的场上。”孙承宗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脸上的神情似有几分沉痛。他从政多年,见证过无数忠臣在朝堂上艰难生存的局面,也看到过许多人在权力和私利的诱惑下迷失自我。孙承宗深知,单靠个人的忠诚和操守,终究难以改变整个大明朝堂风雨飘摇的局面。信王似乎有些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他转头看向孙承宗,仿佛在寻求一个更正面的答案:“孙老师,难道这世上,真的没有清流之地了吗?难道我们大明真的已经腐朽到无可救药了吗?”孙承宗缓缓摇头,沉声道:“殿下,腐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朝廷内部的党争、贪腐、权臣当道,这些问题确实让国家根基动摇,但在我大明疆土之内,仍有不少地方官员、将领在坚守本分,兢兢业业为国为民。朝中也并非人人皆是私欲横流,总还有几位忠诚可靠之人。只是…”他话锋一转,叹息一声,“只是他们的声音往往被党争的喧嚣所掩盖,想要有所作为,却举步维艰。”信王听得眉头紧皱,心中已然被复杂的情绪所充满。他从小就敬佩那些忠诚正直的臣子,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像那些英雄一样,为国家和百姓奉献自己的全部。然而,现在他却发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和残酷。榆翔见信王神色低落,便趁机说道:“殿下,治理国家,除了要有忧国忧民之心,更需要一份冷静的智慧。或许在理想的国度里,正邪泾渭分明,忠臣与奸臣一目了然,但在真实的朝堂中,往往并非如此。我们需要学会在复杂的局面中权衡利弊,保持清醒,才能真正为大明谋求一线生机。”信王点了点头,似有所悟,但眼神中仍旧有几分不甘。他望着榆翔,犹豫片刻后开口道:“榆翔,我哥哥,是否也会被这些党派所左右,步入他们的后尘?”榆翔认真地看着信王,沉稳地回答道:“殿下,成为一位明君,确实不易。但只要能始终坚守心中的那份正义与责任,不被外界的权谋和私利所迷惑,便有可能开创一番不同的局面。朝堂确实险恶,但正因如此,才需要为君者,以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来引领国家走出困境。”信王听罢,似有决心。他抬头望着孙承宗,诚恳地说道:“老师,您与榆翔所言,本王会铭记于心。待他日,本王若有机会掌权,定当竭力维护朝堂之清明,协助陛下,绝不负您二位之教诲。”孙承宗欣慰地点了点头,但内心仍不免有些担忧。他知道,信王虽有满腔抱负,然而宫廷中的权力斗争险象环生,一个不小心,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沉吟片刻,还是忍不住叮嘱道:“殿下,身居高位,不仅需要胆识,还需学会隐忍和谋略。帝王之术,并非全然是欺诈之术,而是一种保护自己和治国的智慧。愿殿下能始终如今日这般清醒。”走出书房,榆翔微微松了口气,低声对孙承宗说道:“孙阁老,信王终究还是年轻,心性未定。希望他能在您与各位忠臣的辅佐下,逐渐成熟”孙承宗微微点头,叹道:“是啊,信王虽有抱负,但前路漫漫,朝堂中的风浪远比他所知的要复杂百倍。我们能做的,便是尽力引导,其他的,就只能看他的造化了。”他停顿了一会儿,目光望向远处的夜空,仿佛看见了未来的种种变数。两人沉默片刻,心中各有思量。窗外,夜色如墨,似乎预示着未来的道路亦是波折重重。然而,他们心中依旧抱有一丝希望,祈盼着信王能在风雨中成长,带领大明走向光明的未来。:()再次回到明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