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安禄山认贵妃为母。
他郑某人就是欠缺这个机会。
一番寒暄,再送走郑知县。
徐青对这次退出的社员和革职的胥吏闹事,本就在意料中,可惜这些人只是借酒劲疯,没把事情闹太大,不然的话,还能借着由头,杀鸡儆猴一番。
“豪族士绅的家主、家老,个个滑不留手,就算杀鸡儆猴,他们也只是跪得更快。不过黄鼠狼没有不偷鸡的,往后的日子还长,慢慢斗法便是。”徐青现在建立了江左商盟,目前的主体是他和一干江宁府士绅以及复社贫苦社员牵头的农会。
农会暂时是起步阶段,属于小打小闹。
另一方面,便是借助金光寺的香火钱,在商盟展过程中,建立自己的钱号。
法月的理财能力还行,不过他还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只能慢慢物色。
事业滚雪球一样壮大,千头万绪。
徐青虽然因此很急,却没有胡乱找人。
因为现在还属于前期,忠诚远比能力重要。
至于郑知县,用他还有另一层考虑。
总得在魏国公那边,留一点缓冲的余地。
眼下大家看似对立,实则也没到势同水火的程度。
只要魏国公明白徐青基业已经稳固,不可猝除,便不会真的死拼到底。
而且有魏国公这方面的缓和关系存在,将来朝廷打压徐青,也不可能过狠。
这是比较长远的规划,不过得先提前布局。
徐青大势上,看得很明白。
朝廷中枢实际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清丈田亩是个由头,借机引出平倭乱的事,如此才能使东南暂时平静下来。
东南平静,重开朝廷的海贸,便可获利。
有了外部的利益进入,那么内部变革的阻力就会减小。
但这也会损伤东南豪族走私的利益。
从根子看,豪族走私是单独的一股势力,因为掌握丝绸、茶叶、瓷器的这一拨人和走私的豪族并不能混而一谈。
如此一来,朝廷中枢要对抗的势力并不会如预计那样大。
先亮出清丈田亩的大招,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无疑是表明了朝廷中枢,并不会逼迫豪族缙绅勋贵等食利阶层太过的态度。
说白了就是先亮明自己敢于掀桌子的态度,一番讨价还价,实际目的是打压走私,抢夺这部分利益。
并借此机会,锻炼出一批水师,掌控了海上的话语权,自然就能进一步威胁到东南士绅,并稳固了东南财赋,保证后续的变法不会因为东南出问题,进入停摆阶段。
不得不说,辅的战略思维很清晰。
但能不能成功,依旧是未知数。
徐青现在不是变法派的核心,却被迫成了辅变法的利刃,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不这么选,早就没了,根本做不到现在的事业。
而实力不快增长,他也没法去应对几年后的危机。
这些都是时势使然。
徐青继续做好详细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安排底下人去实行,不管有没有成效,反正先推着走。
做错了,做不好,无所谓。
先有经验教训,后面才能总结,事情只要去做,就总能找到变好的办法。
不知不觉间,徐青等到了吴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