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宫廷小厨娘在年代文躺赢 热西达 > 五花肉焖黄豆(第2页)

五花肉焖黄豆(第2页)

“行,”苏楚等帮他把书包提着,叮嘱道:“够不到的书要叫人,别把自己给砸到了。

知晏答应。

小萝卜头字都不认识,还能给自己选书?导购员没放在心上,反倒是惊讶俩人之间的称呼。

边带苏楚箐往后面摆放有工具类的书架走去,一边说道:“没看出来啊,您这么年轻,孩子都这么大了。不说我还以为是孩子姐姐呢。这也是刚送来的书,您看这本行不行?”导购员递过来的是本《农业指导技术手册》,苏楚箐简单翻看,还是蓝红黑的彩页,有图例和讲解,涵盖的内容也多,土壤、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的全周期基本上都包含在内。价格自然也比平时的要贵,但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行,麻烦帮我包起来,”对于导购员的夸赞,苏楚箐也只是莞尔一笑,“养他们的时候年纪小。”既然已经打算将两个孩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看待,苏楚等并不觉得在外人面前需要将‘后妈’的身份区分的有多么清楚。既然原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过知晏知微的亲生母亲,那就由她来担起这个角色。

导购员又给苏楚箐推荐了几本书。

书架后的知晏踮脚从书架上又找到了本新华字典,看了一下,第四版,是最新的。

但遗憾的是,几乎没什么科技类、知识类的书。但抱着两本字典结账的知晏还是给了导购员不小的震撼。自家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别家孩子都给自己和妹妹来买字典了。

“阿姨,”选了一圈也没看见什么科普类读物的知晏,踮脚才能从柜台前冒出脑袋,“请问有《民兵训练手册》和《赤脚医生》吗?”《军地两用人才之友》是知晏从爷爷家拿的,后两本书,知晏听过名字,知没在家里看见过,他好奇,想买来看看。导购员嚯了声,从柜台下拿了库房钥匙,半开玩笑道:“小朋友,知道这两本书是干什么的吗?”知曼:“嗯,我知道。”

黑曜石的眼睛里亮晶晶的,像是藏着星星,那是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

喜欢读书的孩子谁不喜欢?

虽然这么小的孩子字都认不全,怀疑到底能不能看进去,导购员还是掀开柜台的挡板。

“行,等着啊,姨去后面帮你找找。”

《民兵训练手册》和《赤脚医生》都是多少年前上头出版的工农兵读物,平常来买的人真不多,是书店压仓底的存货,导购员也是找了好一会,才在犄角旮旯翻出两本皱皱巴巴的砖头书苏楚箐翻开封底看了一眼,五十年代末就出版了。

比她的年岁都长。

得了新书的知晏像是得了宝贝,小心翼翼拂去封皮上的浮灰,仔细装进包里。

小小的人,腰上的包鼓鼓囊囊,苏楚箐都怕把他的腰给压折了。

但说要帮他提,知晏却摇头,说什么也不给。

导购员捂嘴笑:“这以后不得高低是个燕大学生?”

改革开放后,国家教育部放宽了大学招生政策,但高考仍是大多数人可遇不可求的事,因为积累了很生的缘故,有报社记者专门统计过,全国毛入学率不到3%。

能踏入大学校门的人,寥寥无几,在这个年代真的可以被称作一声天之骄子。

作为国家高等教育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燕京大学学生的含金量更是不言而喻。

就像苏楚箐小时候幻想自己会成为世界第一名厨。考上燕京大学,是多少中华学子踏入托儿所就挂在嘴边的梦想。但知晏却和普通孩子不一样,他说:“我想当爸爸那样的科学家,”他有些不好意思,躲在苏楚等身后,“把我们没有的东西,坏人不给的东西,都发明出来,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顾尚忠喜欢看报,平时把小孙子抱在腿上,爷孙二人一起看,看着看着,就连四岁的奶娃娃,也懂了什么是建国大业、于家为国。导购员眼里的羡慕都快化成实质,连说好几句,“这孩子有大出息。”

她又说,“你可别不相信,我们家老爷子,以前可是跟人学看面相的。我懂的虽然只有皮毛,但这孩子好好养,我敢打包票,是飞黄腾达的命。与人道了谢,又

挑了几本小人书、连环画,以及八一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知晏是个聪明孩子,想要他的才华不被埋没,需要教育,也需要知识的投喂。苏楚等也不知道知晏的科技树会点亮哪一支,只能有什么给他什么了,实在不行,还是那句话一一有他爸。

还完汽水瓶,返程的车站就在马路对面,书店的导购员告诉苏楚箐,下一班大概二十分钟后才会到,但她没有手表,只能老老实实带着俩孩子,在车站的木头长椅上坐着。知晏刚得了书,没有意见,小心从书包里挑了本最感兴趣的,坐在长椅边边上,垂着头安静阅读。知微也没意见,苏楚箐虽然也给她买了书,但她不愿意看。学着哥哥的模样,跨坐在长椅的另一头,晃荡着脚丫,每当路上有小轿车开过去,她就哇一声。苏楚等觉得好玩,逗她,“知微喜欢小汽车还是公交车呀?”

知晏知微的爷爷在政府任职,家里配有司机,有时候顾屿衡实验忙,孩子没人送,都是司机过来接。“都喜欢,”知微双手撑在椅面上,“但如果非要选一个,知微现在更喜欢公交车!”

“为什么啊?”苏楚箐又问。

知微脚丫荡的更欢,“因为妈妈会陪我和哥哥一起呀。”

虽然已经猜到了答案,小奶音软乎乎地说出来,苏楚箐脸上的笑意仍是止都止不住。

她算是看出来了,这兄妹俩,一个智商点满,一个情商加满。

哥哥是智囊团,妹妹是开心果,两个互补,是天生的兄妹。

佝偻着脊背的老人牵着驴车经过,正巧听见知微的回答,黝黑枯槁的脸上,咧着嘴笑,露出残缺的门牙。“哎呦,囡囡嘴真会说,”对上苏楚等的目光,他拉着驴,悠悠说道:“俩孩子都乖,姑娘你好福气呦。这个年代就是这样,淳朴、大方,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苏楚等笑着点头,和人打了声招呼。

驴蹄哒哒踱步,板车从站台前经过,苏楚箐好奇,往车里瞅了眼。

干枯的稻草堆在最上面,乱糟糟的像是被人来回翻过,堆叠的干稻草下依稀能见遮挡东西的模样。

"唉!老伯。”

苏楚箐立即叫住老人,走进了,才压低着嗓子问。

“您这椅子板凳咋卖?”

这就是80年代初的社会现状,说是改革开放了,也鼓励私人经营,实则政策不稳,大环境不安定,一直到85年之前,社会都偏向于保守状态。大部分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开放之前,摆地摊、做生意,甭管干啥,都怕被人举报,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毕竟之前管的严,所有非公家的私人买卖都被定义为投机倒把,被逮着了,不仅要没收全部财产,还要吃牢饭。但谁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