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情不自禁将目光投向了庸王。
只见庸王轻啜了一口茶,好整以暇地说道:“黑赌坊?本官倒是不知,一个小小的渔村还有资格私办赌坊。你带路,本官要亲眼见识见识。”
侍卫听令抓住了李老大的衣领,李老大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的称是。
村长瞧着庸王闲适起身,由侍卫扶着走上了软轿,突然心里涌上来一个荒谬的想法。
也许这些事他早就知道,来这里根本就不是多管闲事,他真正的目的就在魏家的赌坊……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庸王转头看向他:“村长不跟我们一起去吗?严格来说,在村里私设赌坊该由村长来管,你置之不理,很难说没有包庇纵容之嫌。”
村长叹了口气:“草民随大人一同前往。”
庸王走了,袁铭等人自然跟上。
阿华的一颗心完全黏在了小翠身上,阿道见状也不打算逼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我跟着父亲去赌坊,这里就交给你了。”
阿华对他投去感激的目光,点了点头。
赌坊的位置比较偏僻,位于村子深处,在一个破败的茅草屋下面。
李老大指了路,侍卫手起掌落将他拍晕,随后几个人齐齐冲了进去。
庸王就坐在软轿上,对众人说道:“这里面又黑又脏,还闹得慌,我们就不下去了,在这里等着就好。”
没过一会儿,小武就出来了,手里提着一个他们都熟悉的人——李管事。
经过昨日的事,李管事看见庸王就吓得脚都软了,侍卫一松手,他就身子一软跪了下去。
“又见面了。”庸王嘴角翘起一个弧度。
李管事脸上冷汗涔涔,连连告罪:“大人饶命,赌坊是魏福生的,我只是过来帮他清点银两债务,和我没有关系啊!求大人明查!”
庸王一个眼神,旁边的侍卫就拿了块抹布堵住了李管事的嘴。他这才满意的点头:“真相如何,本官自会查明。”
很快,其他几个侍卫相继出来,两人一起抬着一口巨大的箱子。
箱子放在地上发出砰地一声,打开一看全是铜板。
李管事看到这些箱子,直接两眼一翻昏死过去。
庸王只看了那些箱子一眼就移开了目光,招呼侍卫们抬起软轿,说道:“把赃物都带回去,小小一个渔村倒是挺能藏污纳垢。告诉魏福生,本官在镇衙等他。”
最后一句话是对李管事说的。
一路奔波,到了镇上时已过了饭点,庸王大手一挥请大家先去酒楼吃饭。
带着银色面具的侍卫似乎没有跟来,袁铭五个人和庸王坐了一桌。
刚坐下,庸王就长叹一口气,嫌弃道:“本王这一趟,本来只是想来游山玩水,瞧瞧风土人情,没成想又办上案子了,真是一点也不让人休息。”
伙计上了酒水,赵玉成顺势接过来给他倒了一杯,说道:“王爷为国为民,为南港渔村的村民们讨回公道,他们肯定会感谢您的。”
“但愿吧。”他随口说道。
吃完饭,精神缓过来不少,庸王的神色也变好了许多,他手里把玩着酒杯,目光在桌上每人身上扫了扫,最后停在了眼前的酒杯上。
“一个小小的渔村也敢私设赌坊,本王不信魏福生一个人会有那么大的能量,但是本王初来乍到,并且了解这里的人和事,你们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他这话说的委婉,但目的很直接,就是询问大家对镇守的看法。
但问题是,他们只是没有功名在身的学生,有谁敢直接说镇守的不是?除非他们不想在方圆学堂继续待了。
沉默在饭桌上蔓延,大家都能放下了筷子,默默注视着面前的饭碗。
庸王轻笑一声:“怎么都不说话了?这个问题这么难回答吗?”
说着他看向了身旁的赵玉成,“本王听说,玉成的父亲就在镇衙当差颇受镇守器重,你在今年的菊花宴上拔得头筹,引得镇守连连称赞,依你之见,镇守会徇私枉法吗?”
赵玉成慢慢抱拳,举过头顶,犹豫着说道:“草民的父亲让我把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其他事了解并不多。”
庸王道:“科举考的是书本没错,但如果只从书本上学习,未免太浅薄了些。”
赵玉成抿唇:“草民知道,多谢王爷指教。”
庸王摆手:“本王可没有好为人师的习惯,只是本王又听说,玉成你与镇守家的千金似乎交往甚密,可有结亲的打算?”
赵玉成握紧了拳头又松开,回道:“草民尚且没有功名在身,修身都没做到,谈婚论嫁还早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