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厚走了,秦劲打开他带来的几个礼品盒子,见里面果真是文房四宝,且都是上品,不由感慨郭家大方。
一个小小的油炸糕,换来徽墨宣纸,湖笔端砚,而且还是五套,真真是他赚了。
叶妙对文房四宝的兴趣不大,他抱着那匹绸布,一脸高兴,这下子他的发带可以出新品了,和麻布、棉布比起来,绸布不易起褶皱,柔顺感强,绑在头上定然更好看。
他本想继续做发带,但想起郭厚临行前说什么“初稿”、“讲给你听”之类的话,他就将绸布收好,去了堂屋西边的那间“书房”。
刚才他和赵丰、周康宁、周延年留在灶房吃饭,秦劲、周立则是在堂屋摆了饭桌招待郭厚,因此他并不知秦劲与郭厚的对话。
“劲哥,你刚才在和郭二哥说什么呢?”
秦劲正将那几套笔墨纸砚一一放回礼盒中,闻言道:“我给郭二哥出了几个小主意。”
郭厚不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那就写类似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种故事吧,夫妻恩爱,但抵不过异地空虚,最终出轨,后情郎与夫君结识成为好友,事情败露,于是被休。
虽被休,但因着貌美,又嫁与官员做妾,前夫却是娶了情郎之妻。
后又借着官员之势救助前夫,最终与情郎之妻共侍前夫,团团圆圆。
此故事可谓是狗血离奇,一波三折,反转又反转,扣人心弦。
郭厚如若真写出来类似的,世人定然爱看。
他记得三言二拍在明朝还挺火的,非常畅销。
当然,他不是要郭厚抄袭,他只是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此刻他将此故事讲给叶妙听,叶妙听完,眨巴了一下漂亮的眸子,随后道:“是够曲折的。”
“你喜欢看这样的故事么?”秦劲问。
叶妙认真想了想,摇头:“一般吧。”
“……那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
“增长见识的。或者是比这更离奇的,类似白娘子许仙这种的。”叶妙道。
他的答案与从前一致,秦劲便笑着道:“行,那我给郭二哥提意见,让他写一些人妖相恋的故事。”
看来小夫郎是真不喜欢看狗血都市家庭剧,偏爱神妖奇幻。
叶妙闻言也笑:“这种故事可不好写。”
秦劲点头,只道了一句事在人为,然后便转了话题。
现在家中日渐富裕,小夫郎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他本想去书铺买些杂书给小夫郎看,但小夫郎坚决拒绝,理由是书籍太贵。
书籍的确贵,但精神需求也不能忽略,等下次见了郭厚,他再给郭厚出个主意。
传说蒲松龄写聊斋,是摆了茶水摊,向喝茶之人收集奇闻轶事、神怪传说,郭厚完全可以效仿蒲松龄,写一部大晋版本的聊斋。
也让小夫郎过一把鬼啊、狐啊、妖的瘾。
秦劲打的主意颇好,但一连几日都没瞧见郭厚,想来是受他启发,文思泉涌,正在家中奋笔疾书。
见不着人,他只得把好主意暂时搁在心里。
进入十一月,好天气不多,不是阴天就是飘着雪花,因此大集上的人不多。
但叶妙的发带发绳生意红红火火。
都说小孩、女子哥儿的钱最好赚,此话不假,他将那些漂亮的发带、发绳摆出来,又当场给顾客试戴,别说是妙龄姑娘小哥儿了,就是一些妇人、夫郎也忍不住驻足观看,甚至掏钱购买。
这些妇人、夫郎的想法与他一样,不好意思将这些鲜亮的、浮夸的发饰戴出门,但可以在家中对镜臭美。
第二次出摊时,他一共做了八十根发带、发绳,其中还有十根是绸布做的,一根就要十多文,可摆出来后,不到两个时辰就全部卖光光,挣了近二百文。
大集上的顾客以乡下的农人为主,但离城门口近的城南居民也爱来大集上逛,这些人购买力较强,舍得花钱买十多文的发带。
一下子卖光光,这下子小夫郎更得意了。
他好厉害哦。
信心也更足了,虽说这东西容易仿制,可只要他推陈出新的速度够快,那仿制品就抢不了他的生意。
比如说,发绳末端缀着的圆珠子,他可以改为月牙、星星、各种花花草草。
发带上所绣的图样,不仅有花草山水,还能绣些动物,甚至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