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哥管着家中的田地、租子。
他二哥耳根子没那么软,但他二哥志不在此,他二哥当年也读了几年书,不过,他二哥的志向也不是科考。
他二哥的志向是写白话小说。
想写出跟《三国演义》一般能传世的名作。
其实他二哥一开始是想写诗词的,发现难度太大,就退而求其次,准备写些杂剧、戏曲,但后来发现杂剧也讲究格式、押韵,就再退了一步,准备写白话小说。
但白话小说肯定也不好写,自打他二哥定下写白话小说这个志向,已过去八年,可他只见他二哥写作,从没见过他二哥的作品。
他二哥常常感叹,世间好故事已被前人写尽,为了搜集素材,为了激发灵感,他二哥不是喝酒,就是出门瞎逛,有时候还能逛到京城去。
这种情形下,哪能分得出精力去管家中田地、租子?
他老爹没办法,只得亲自上了。
唉。
当然,他这个老三也不孝,六岁开蒙,至今一事无成。
读书真难啊。
但这些家丑,自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他咽下口中茶水,笑眯眯的看向秦劲:“这道菜好,你家今后每日都做吗?”
秦劲不知就这短短喝口水的功夫,郭言已经自省一遍了,顺便也替他大哥、二哥自省了一番,就点头道:“如今家中只余百斤红薯粉,今后不做凉粉,只做这大拉皮。”
“好,今后我遣人去你摊子上买,每日五斤。”郭言道。
家里人多,买得少了不够吃。
现在他大侄子跟着他老爹、二哥下乡了,但目前家中仍有十余口人呢。
得了郭言此话,秦劲松了口气。
很好,推销出去了。
哪怕每日只供应郭家,那也比卖凉粉强。
从郭家出来,他回了大集上,将郭言的决定告诉给秦兵,秦兵很是高兴,钱多量少,这生意好!
秦兵暗暗下了决定,今年冬天豁出去了,定要存下六千斤淀粉。
大不了减少冬日凉粉的供应,好将淀粉保存到明年夏。
秦兵干劲满满的回村,赵丰进城买大料,家中大料不多了,得补上。
他将大料买好回到城门口,秦劲的摊子上只余下几斤蛋卷。
这么点东西,不值得继续留在城门口晒太阳,两人正准备收摊回村,这时,秦劲瞧见谷南和王咏树赶着牛车晃晃悠悠的从远处走来。
秦劲就将余下的蛋卷包好,等牛车来到摊子前,他将蛋卷递给谷南。
“拿回去给云哥儿吃,他和安哥儿许久没来了。”
谷南也没客气,抬手接了过去。
牛车上放着三大麻袋面粉,他娘家没田地,一粒麦子都得花钱买。因此,家中粮食收下来后,他会送些过去。
他道:“现在村村都忙着交赋税,小栋他们忙得厉害,往年这时候,他能连着半个月不回家,小栋不在家,安哥儿上照顾老下照顾小,肯定没空来赶集。”
“这样啊。”秦劲的确好几日没见着秦书达了,家家户户都忙。
“谷哥,那你给安哥儿带个话,明日让他过来一趟,家中多了个新吃食,味儿还不错,他和云哥儿应会喜欢。”
“行。”谷南点头。
他又和秦劲唠了唠今年的收成,然后才与王咏树进城。
收摊回家,午饭后,秦劲去了秦书达家。
现在他们这一房的孩子都在跟着周立识字,若秦书达的俩孩子也有兴趣,每日午饭后可来他家学习。
秦书达忙着收缴赋税一事,已三日没回家了。
但对于俩孩子识字一事,赵囡恨不能举双手赞成。
身为秦书礼的弟媳,赵囡做梦都希望她的俩儿子也能读书,但秦书礼从前一直拿鼻孔待他们一家,再者,秦书礼常住县城,甚少回家,连秦克己、秦思学都没空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