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脚步匆匆地跑到门口,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一摞信,急不可耐地拆开信封。
《人民文学》,退稿!
《当代》,退稿!
一张张纸上,写着被退稿的原因,以及编辑给出的修改意见,但大概的意思都一样。
脱离现实逻辑,难以情感共鸣。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刘建军遭受打击,魂不守舍。
方言偷偷摸摸地走到他的身旁,“建军,信上写什么呢,看得这么入迷!”
“啊!”
刘建军被吓得大叫一声,回过神来,才注意到方言、方红、苏雅站在他面前,没好气道:“你小子干嘛呢,吓死我了。”
“那要怪你自己看得太认真。”
方言把头凑了过去,“上面写什么呢?”
“没什么,我在补习班上认识了几个笔友。”
刘建军心虚地把拿着退稿信的手藏在背后,“这不,这是他们寄给我的信。”
苏雅刚想张嘴,立刻就被邮递员的一句“方老师,有您的信”打断,注意力随之被袋子里如雪花般的来信所吸引,一捆又一捆。
写的地址,五花八门。
有的写“《牧马人》的作者方言收”,有的写“燕京作家方言收”,有的甚至只写了个“燕京方言收”,没头没尾,没有详细地址。
得亏这片辖区的邮递员认识方言。
看着方言手里沉甸甸的读者来信,刘建军一想到这些仅仅是寄到他手里的,没能成功寄到这里的,全国还不知道有多少,心里酸。
慢着,自己还有两封信没拆呢!
说不定!
一下子,来了精神。
刘建军扫了一眼,一封来自《华夏青年报》,一封来自《燕京文艺》,撕开封条。
《华夏青年报》,退稿!
退稿信内容很公式化,只有“感谢投稿”云云,连修改意见都懒地提,2篇小说怎么寄过去的,就怎么原原本本地给寄回来。
最后,只剩下自己最不重视,当作保底的《燕京文艺》,如今却是仅剩的一丝希望。
心在颤抖,手也在哆嗦。
他不敢再拆,特别是看到邮递员紧握着方言的手使劲摇的一幕,仿佛有根刺扎在胸口。
“诶,建军!”
苏雅余光里瞥见他悄悄地溜回院里。
方红诧异道:“他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建军也真是的,不跟我们打声招呼,就这么走了,平常可不是这样。”